回看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发展历程,是一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学科建设发展史,三代人的接续奋斗,用坚守与传承谱写出食品学科大踏步跨越式发展的光辉乐章。
老一辈食品人艰苦奋斗,学科实现进位赶超
2022年6月30日,江西省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43名。作为南昌大学食品学科的领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光荣当选。
在谢明勇院士的带领下,食品学科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科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与老一辈食品人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密不可分。”谢明勇动情地说。食品学科起源于1984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几乎同时设立的食品专业,与国内老牌食品院校相比,起步时间至少落后20多年,专业教师少、基础差、底子薄,不得不从化学、化工等学科抽调人员,真可谓是“一穷二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两位系主任、中德联合研究院高荫榆夫妇、郑为完、游海等老一辈“食品人”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凭着一股狠劲、拼劲和冲劲,从一个烧杯和一根玻璃棒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近十年来,在老一辈食品人辛勤耕耘的基础上,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谢明勇带领食品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谢明勇指导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江西零的突破; 2016年谢明勇主持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继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四后,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迈至全国第三,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排名首个进入全国前三的学科,是江西省唯一获评A级的学科。
中青年骨干奋力拼博,学科迈向国际一流
学科的良好发展除了领头人的带领,还必须有一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在不断提升的学科水平和优秀学科平台的吸引下,一批留学归国博士带来的国际前沿理念和思维,为学科建设发展注入了重要力量,合力实现了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向国际一流大步迈进。
现任食品学院院长聂少平就是其中的代表者。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后,面对国内外大公司抛出的橄榄枝,聂少平毅然决定留在母校,潜心从教。他结合自己在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多年的工作经历,积极拓展食品学科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获批中加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加拿大Guelph大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签署联合人才培养一揽子协议等,主办第14届国际亲水胶体大会、第五届医药与食品中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前后两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专项资助项目,资助食品学科研究生赴国外开展学术交流。
在2021年10月发布的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位居全球第7位;2022年发布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第7位;2022年9月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74‰,标志着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已经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正向着世界一流学科稳步前进。
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学科未来发展可期
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食品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日益严格的发展现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食品产业发展战略是我国食品产业的必然选择。年轻一代是食品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学科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食品学科立足争创一流的实际,聚焦部省合建与“双一流”建设,积极“走出去、调学缘、优结构、补短板”,全面宣传、深挖资源、访贤求才、招才引智。近十年,食品学科从美国普渡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熊本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华中科大、中国农大、华南理工、江南大学等国内985和学科龙头院校,引进了一批高度契合学科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和博士近40人。在大力引进青年才俊的同时,食品学科坚持引育并重,积极构建“同台竞技、同轨运行”机制,坚持加大对本土高层次领军后备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近10年来,培养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万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1人等,打造了基础坚实、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人才梯队。
食品学科秉持“做规划、育新人、促传承”的理念,早在2015年至2017年间,就将一批80后“双高”干部调整进入系正副主任、教工支部书记队伍,通过几轮学科评估、一流本科建设、学位点申报及评估、工程认证等工作,这批年轻人挑大梁、担大任,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6名80后被选拔任命为副处级干部,为学科有序传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和保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