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榜样力量】四川大学2022年表彰大会卓越教学奖获得者风采

来源:四川大学  2022-10-14 09:57:36   5330 阅读


建筑与环境学院 熊峰教授:坚守教学传道授业,德沃群芳培育英才

熊峰教授执教36年,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共教过20余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她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是全院首开MOOC(慕课)及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其中MOOC《土木工程概论》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已获数万名学生在线选修。熊峰教授是建筑与环境学院学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流课程、一流专业负责人,曾获得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主持教育部新工科教改与实践项目,2次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一流课程、一流专业负责人,出版教材7部,包括国家规划教材3部。

在学科建设和科研等方面,熊峰教授致力于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在全国率先整合土木类4个专业,形成了富有川大特色的宽口径大土木专业,逐步带领川大土木工程专业跨入全国先进行列。针对西南地区地震频发,农村住宅破坏严重问题,熊峰教授带领团队研发装配式农村住宅体系,负责了包括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6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



软件学院 洪玫教授:教育事业的贡献者,教学学术的探索者,人才培养的耕耘者

洪玫教授是软件学院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教育部软件工程教指委成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宝钢优秀教师。洪玫教授在高校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38年,担任教学副院长14年,是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主讲24门本科、5门研究生、1门留学生课程,承担38项教改项目和20项科研项目,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等6部,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洪玫教授以工匠精神深耕教学工作,38年坚守教学一线,坚持为本科低年级学生上专业基础课程,先后主讲30门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270+学时。她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始终在课堂中引入学科前沿。她引进CMU课程体系,研究国际工程教育和欧洲职业教育,探索跨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国际化、工程化、跨学科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此外,洪玫教授在工作中始终践行关爱师生、服务社会的初心,在新生教育、青年教师培训、创新项目、专业竞赛、学术深造、教学科研培训、学生心理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泛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各类教学指导等社会服务。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傅强教授:三尺讲台存日月,种桃种李种春风

傅强教授从教三十余年,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坚守教学科研一线,每周与课题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一对一”探讨学习和科研工作,多年来的科研教学工作总量始终排在学院前三名。傅强教授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和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他致力于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将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科研促教学,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讲义)、进课堂,引领本科教学从基础走向学术与应用前沿。傅强教授将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视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带领学院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突出川大高分子的加工特色,设立“一条龙、全过程”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升级本科实验平台与工程训练中心,制定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建成了多个高水平校企实践基地,培养出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优秀人才多名。

傅强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天府杰出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副理事长,国际期刊Polymer副主编,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编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是连续三届国家创新群体带头人,还主持了科技部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重大国际合作、重点和面上、教育部、四川省科委等多项科研课题及多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被SCI收录400余篇,累计SCI他引15000余次,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刘嘉勇教授:坚守育人初心,培养卓越人才

刘嘉勇教授从教33年来,始终坚守初心,耕耘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多年来主讲《应用密码学》、《信息安全创新实践》等本科课程,主编《应用密码学》、《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教程》等教材4本,参编《信息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等教材5本,3本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受到学科领域专家高度评价。他坚持教学科研紧密融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3次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荣获全国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刘嘉勇教授注重做学生精神和思想的引路人,其主讲课程被评为学校课程思政榜样课程,通过构建体系性课程思政元素知识图谱,利用中国贡献、杰出人物、国家商用密码制定及应用等典型案例,将家国情怀潜移默化植根于学生脑海中。

在学院建设上,刘嘉勇教授作为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申报获准首批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全国七所),为我校网络安全学科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多项国家网络安全专项、省部级重点及高技术等科研项目,主持参加项目经费超过两千万元,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安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集体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洪兵教授:在教书育人中追寻人生的快乐和价值

何洪兵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二十多年,为本科生开设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专业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年均授课180余学时。他主讲的研究生专业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题研究》获四川省高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曾获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四川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励。

何洪兵教授倾心于本科教学,在长期教研相长中探索出了“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注重知识学习和人格塑造有机结合”“注重宏大视野和微小叙事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阐释理论、传播思想,努力做到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何洪兵教授始终坚持“学生的成长就是教师的成功”的价值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助力学生成长,不仅担任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竞赛指导教师,还坚持与同学们保持交流互动,为其解疑释惑。何洪兵教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到基层部队、企事业单位等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播科学真理、阐释党的思想,并多次在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中与多所学校思政课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学院 周向葛教授:亦师亦友,潜心育人

周向葛教授执教近20年,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其中《无机化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与《谱学导论》等多门专业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他在授课中注重将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适当地引用研究生课程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促使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很多学生就此走上科研之路。周向葛教授乐于与学生交流,授课语言幽默风趣,授课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是同学们心目中的亦师亦友。周向葛教授主编了《波谱解析》、《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教材,先后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多项教学奖励。此外,周向葛教授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始终放在首位,在基层教学领域深耕细作,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教学活动,关注青年教师及新进教师的成长,致力于发挥无机化学作为全校公共基础课属性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包括医学、材料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

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周向葛教授先后担任无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多年,围绕金属有机催化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华西口腔医学院 赵志河教授:躬身垂范,知行合一

赵志河教授是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二级教授。他从事本科教学工作30余年,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口腔正畸学》负责人,是中国慕课联盟《口腔正畸学》第一主讲人和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口腔正畸学》主编。赵志河教授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牢记身上所肩负的为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导学生“立德树人,牢记时代赋予口腔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教学中,赵志河教授坚持因材施教,悉心教导学生掌握生物力学基本原理,将华西口腔“选英才、高标准、严要求、强能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他曾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十佳师德奖。

在抗疫及抗震救灾中,他作为“逆行者”坚守一线;义诊及对口帮扶中,他勇当“排头兵”走在前列,以自身行动教导学生要胸怀家国天下、肩负使命担当。在临床上,赵志河教授以研促医,不忘初心,长期致力于牙颌面畸形矫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主持了包括1项重点项目在内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高度重视并参与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荣获全国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及“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格桑泽仁教授:立德树人,传播智慧

格桑泽仁教授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副主任委员。格桑泽仁教授扎根川大,多年来躬耕教学一线,潜心育人39载,用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启智,让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座无虚席。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川大“得觉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用得觉咨询理论为广大师生服务,成功帮助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走出心灵的困惑,获得生命成长。

格桑泽仁教授开创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体系——“得觉文化体系”,出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得觉》《打开生命的窗户》《正能量修习术》等11本专著,发表论文26篇,主持完成心理科研项目16项,获得“第八届健康中国论坛年度十大人物”等多种重要奖项。作为央视品牌栏目嘉宾,亿万人通过他了解川大、了解川大心理学。作为公益人,他先后为政府机关、大型企业、高校、中小学做了近千场讲座,惠及500万人以上。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期间,他多次往返灾区一线,源源不断地将心理服务送抵最需要的地区和人们的身边。7年来,他坚持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每月做一次公益讲座;12年来,他坚持为成都市肖家河、中和街道办的社区综合治理贡献了川大智慧。



华西临床医学院 曹钰教授:急难危重中流砥柱,传道授业德艺双馨

曹钰教授从医执教二十余年,先后开设《急诊医学》《认识灾难,险中求生》《灾难医学理论与实践》3门本科课程,《灾难医学》《灾难医学救援》2门研究生课程,在国内创新构建灾难医学分层课程体系。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急诊医学》在多所高校应用,作为导师已培养硕士47人、博士11人,带领华西最年轻医护团队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并连续三年在中国医院科研STEM量值排行中名列第一,在复旦急诊科专科排名第二。

曹钰教授作为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科主任,先后任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急诊专委会主委。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21项/经费2357万,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此外,曹钰教授还积极投身于急救知识科普,参加“科技援藏”、社会培训项目21次,培训公众数千人;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电视台医学科普节目开展科普推广25次,其中“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医学科普读本”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裴晓方教授: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裴晓方教授从教39年以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近5年年均授课百余学时。她悉心备课、辛勤耕耘,在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和锻炼创新思维,在课后也不断鼓励和培养学生成长。她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负责人,牵头创办了预防医学+软件工程双学士学位专业和预防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创新班,她所讲授的《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被评为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她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是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1)、2018和2019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决赛特等奖、一等奖及三个单项奖指导教师。

裴晓方教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卫检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卫检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各级教改和科研项目20余项,负责的纵向课题累计到校经费超过5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20余篇,组织召开全国卫检交流大会和培训,促进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积极参与抗击新冠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科普视频点击量超90万次。同时,作为市政协委员的裴晓方教授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获评成都统一战线“同心战役先进个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