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爱国奋斗 公能日新】2022年南开大学“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南开大学官网  2022-10-13 09:33:25   261 阅读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建设多彩庄浪、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定能再次相见!”来自南开大学学生社团暑期赴庄浪社会实践队的成员、2020级法学院本科生刘佳音说。

近年,南开大学“师生同行”社会实践已经日渐发展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师生在“同学、同研、同讲、同行”中共同进步,受益匪浅。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在实践中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力促一二课堂相融合、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相贯通,将“师生四同”实践育人模式作为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悟南开“知中国 服务中国”的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小我融入大我”的嘱托,成为了南开学子允公允能的生动写照。

今年暑期,600余支实践团队、5200余名南开师生以“实地+云端”的形式深入推进“师生同行”社会实践,围绕“坚定中国信仰”红色文化育人、“牢树中国自信”国情民情调研、“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大国形象等四个专项,在全国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秉爱国心: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南开师生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聚焦“喜迎二十大”,前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源地和党史重大事件发生地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入领会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实践团队以理论学习为主线,在实践中“读、学、研、讲”,累计寻访红色圣地2100余次,组织相关调研530余个,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6支队伍、50余名师生以“我们这十年——喜迎二十大,老区看新貌”为主题开展“师生同行”社会实践。他们奔赴中央苏区、大别山区、海陆丰、湘鄂黔渝、陕甘宁、沂蒙山区等革命老区,调研老区振兴、探寻红色记忆,见证了“老区不老,越老越新”的振兴之路,深刻领悟了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汲取了奋进向前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物理科学学院连续七年赴井冈山实践。今年,伯苓班49名2021级本科生及4名伯苓智慧书院本科生赴井冈山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共筑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开展了“铭记革命传统,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誓活动,访学井冈山红色革命圣地,体验重走红军路,亲手编织草鞋,下田种番薯、采摘蔬菜,动手做红军餐,在互动教学中切身感受红军的艰苦斗争生活,深刻感悟到“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信念与情怀。

外国语学院的12位实践队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前往四川省巴中市,开展了“依托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为例”课题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前往红色遗址参观调研,在乡镇政府挂职锻炼,实地考察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在实践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实践队历时一个月的工作得到了通江县团委、南江团县委及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立强国志:心怀国之大者 感悟中国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面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震救灾、防汛抗洪等大考,交上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今年,千名师生走进改革开放和产业发展最前沿、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最前线,结合学科专业方向开展国情民情考察调研实践活动,深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商学院“一带一路谋发展,深入港区悟真知”实践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深情寄语,赴青岛港开展实践活动。深入探究港区骄人成就背后的“精神内核”,用双眼见证港区发展,用内心感受中国精神。团队先后前往2个港区,观摩4座码头、参观5个工作室、走访6家企业、开展2场座谈,制作了教育实践活动纪录片《寻港区发展,扬工匠精神,树中国自信》,引导青年学习劳动模范敢于创新、奋力拼搏的工匠精神,牢固树立中国自信。

法学院实践队以“智慧法院”和“诉源治理”为实践主题,深入调研了在“塞上江南”地区智慧法院建设和诉源治理实施均颇有成效的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探寻新时代的“兴庆经验”。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为法学研究提供实践视角,亦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支撑,最终达成实务规范化和理论贴近实际的共赢效果。

经济学院赴浙江省安吉县实践队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余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的家庭农场、安吉县孝丰镇“两山银行”项目和“春风•白杨”项目进行参观走访,在实践中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经验,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化,看到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怀报国情:坚守公益初心 践行服务使命

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南开师生胸怀“爱国爱群之公德”,提升“服务社会之能力”,围绕乡村教育、创业就业等重要主题开展实践,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主题的社会实践,持续深化科技支农、支医、支教、爱心捐助等传统服务项目。

南开大学学生社团赴庄浪实践队来到庄浪县韩店镇东门村,在我校挂职干部的支持下,以当地青少年成长发展和兴趣爱好为导向,依托民乐团、书画协会、乒乓球协会等社团专业优势开设学生兴趣班,课程设计以“五育融合”为特色,涵盖体育、音乐、美术等多个方面,采取“主讲+助教”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特别是对当地留守儿童给予特别的关心关爱,借助南开社团力量打造青少年成长课堂。

历史学院“公益助农、情系庄浪”实践队远赴庄浪完成了四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货”活动,共同讲述南开大学与庄浪的故事,并同庄浪“攒劲青年”团队交流直播带货经验,形成总结性建议清单,探讨官方号的运营与发展,为“攒劲青年”团队后续发展提供创意。实践队着眼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积极探索电商帮扶路径,不断提升当地特产的品牌影响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青年力量用个人奋斗创造财富,将实践成果落实到实处,努力做到“知中国 服务中国”。

在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指导下,我校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2022年暑期“返家乡”“一起云支教 携手创未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一对一”的方式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童心港湾”项目县,向青少年传递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搭建起南开大学在校生与中小学生之间可持续的供需交互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为教育公平与教育现代化贡献南开力量。

践兴国行:扎根中国大地 推动成果转化

学校始终鼓励师生立足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瞄准“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所需,确立实践主题,精心设计实践过程,推动实践成果落地。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心怀国之大者,建功蓝色海疆”赴三沙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海南省多地开展师生四同实践活动,团队师生在“同行、同学、同研、同讲”中进一步勇担时代使命,开辟“团队-实践-科研-宣讲”的筑梦育人新模式,用专业所学服务国家的同时,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岛礁生态作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科研成果,助力海洋开发和保护,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聚力海洋科研为我国向海图强的新时代注入创新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开展“扎根祖国大地,服务中医药发展——优质中药材品种,助力庄浪乡村振兴”主题实践,了解庄浪县中医药发展现状,实地考察优质丹参苗生长状况,以中药材种植产业为重点,提出合理建议,积极融入庄浪县特色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振兴,以引入更高药用价值药材种苗、共建种植试验示范田、延伸中药材加工等方式,为庄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种植和加工技术指导,通过科技力量大幅提升庄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自主“造血”能力。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大湾区新青年”师生同行暑期实践队依托“师生四同”课题立项赴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等地,围绕主题“‘数字政府’建设与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开展调研,实地感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际情况,为当地城市治理和数字政府发展建言献策。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城市治理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域,持续关注特大城市发展与治理、数字政府建设与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以团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为依托,实现高校“两个课堂”的深度融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发挥自身智力优势,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师生同行”实践育人模式的体制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引导南开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鼓励南开师生秉承“小我融入大我”的青春之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