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优化存量 扩大增量 以空间资源保障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安居乐业乐学 ——清华大学房屋空间资源管理工作五年总结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9-29 09:21:22   958 阅读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五年来,学校空间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努力保障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安居乐业乐学。校内法律图书馆、生物医学馆、人文楼、经管新楼等一座座新楼投入使用,院系发展空间得到提升改善;校外昌平科研基地、双清学生公寓、双清综合楼、众秀大厦开始运行,学校发展空间继续拓展;双清苑小区建成,教职工乔迁新居;调配学生宿舍空间,增加4300多个学生宿舍床位;创新资源拓展模式,租用社会房屋资源;完善多层次住房分配制度,构建“租售补并举”的住房支持体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积极调配“健康观察空间”,线上教学期间为400余人次教师提供高访公寓作为上课备课空间,协调住宿资源增加校园运行保障人员集体宿舍。五年来,学校优化存量资源、新增公用房资源、租用社会资源、新增住房资源等均有较大提升,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事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

一、充分挖掘空间环境育人功能,优化校园存量空间资源配置

学校《校园总体规划(2021—2030年)》围绕“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建设目标,体现“人文、绿色、开放、智慧”发展理念,提出优化校园空间资源利用、提升校园空间品质、优化配套等方面的策略措施。

以校园总体规划为指导,学校充分发挥空间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开展校园存量资源优化专题研究,推进存量空间资源优化。学校对主校区内部的用地和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将主校区外部资源分为主校区周边、北京市市域和北京市之外三个层次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内外名校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校园空间资源利用经验,分析国内外名校的空间资源情况,形成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匹配的空间资源目标,提出主校区存量优化的总目标、2030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基于主校区空间资源现状,面向空间资源需求,结合实施条件,学校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主校区的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新建设施,拆除改造旧设施,改善空间资源供给;二是部分功能疏解出主校区,将其原有的空间设施用作其他功能或根据需要拆除,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内部功能局部调整,在建筑之间调整功能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五年来,按照存量资源优化的主基调,学校积极调整相关楼宇功能,增加学生宿舍供给;疏解产业、商业用房,收回校办企业印刷厂、紫清大厦(原紫光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园科技大厦C座部分楼层等。

二、从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扩大增量空间资源

学校从事业发展对空间资源的需要出发,坚持立足存量,扩大增量,积极拓展空间资源。一是通过新建拓展空间资源。五年来,学校新增公用房资源约61万平方米,包含校内法律图书馆、生物医学馆、人文楼、经管新楼、附中体育馆及宿舍楼等约17.5万平方米,昌平科研基地约5.5万平方米,朝阳区众秀大厦约15万平方米,八家区域幼儿园、附小、双清公寓、双清综合楼等约23万平方米。二是通过租用社会房源拓展空间资源。学校积极租用主校区周边楼宇,由于空间邻近、使用方便、租用手续简单,可以较快增加空间资源,同时较好地改善主校区空间资源供给情况。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五年来学校租用荷清大厦、双清大厦、三才堂、培黎学院宿舍等社会房屋资源,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事业发展,改善了校园运行保障人员住宿条件。


20220928-房管处-无-巡礼 (1).jpg


经管学院新楼

三、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积极调配学生宿舍和学生活动空间资源

学校坚持把空间资源调配向人才培养工作倾斜。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学校深入分析学生空间资源供给和需求,考虑学校招生规模和招生类别的变化情况,及时调配学生宿舍及学生活动空间。

考虑建筑本身的特点,优先将适合作为学生宿舍的部分房屋调整为学生宿舍。五年来,学校已将3号楼、4号楼、19号楼、21号楼、22号楼、29号楼、新斋、紫荆公寓23号楼(部分)等教职工集体宿舍、博士后公寓、办公楼宇调整为学生宿舍,此外将双清综合楼的原培训学员宿舍资源调整为学生宿舍,增加了宿舍床位资源。

紫荆服务楼(C楼)原有大量培训用房,在制定存量用房疏解行动计划后,紫荆服务楼培训用房被确定为疏解对象。目前,紫荆服务楼培训用房已改造为学生活动场所,发挥了很好的育人功能。

北院16号原用于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办公。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已经搬出,北院16号已确定用于学生活动,目前正在改造设计之中。


20220928-房管处-无-巡礼 (2).jpg


调整为学生宿舍的4号楼

四、积极调配房屋资源,服务学科发展

房屋空间资源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础,学校面临房屋资源供给不足以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五年来,学校着力在增加有效供给、优化存量、提高效率、加强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新建、调配房屋资源,服务院系学科发展。明法楼、生物医学馆、人文楼和经管新楼的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法学、生医药、人文、经管等学科办学空间及公共教学空间;新土木馆、综合实验楼、物理楼和新化学馆正在建设或即将竣工,土木、计算机、集成电路、物理、天文、化学学科空间都将得到改善。同时,通过新建楼宇搬迁,以及部分空间疏解优化,建筑、电机、工业工程、数学、地学、教育、外文、马院等院系和学科也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也为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未来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智能产业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语言中心、写作中心、卫健学院、书院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职工发展中心等学科和机构成立提供了基本的房屋空间保障。


20220928-房管处-无-巡礼 (1).png


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明法楼

五、健全住房支持体系,双清苑住宅建成入住,教职工乔迁新居

五年来,学校不断健全多层次住房分配制度,构建“租售补并举”的住房支持体系,保障教职员工安居乐业。学校已形成面向教师、职员、博士后、访问学者、外协运行保障人员等全体教职员工的可售房、人才房、周转公寓、集体宿舍、博士后租房补贴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住房支持体系。学校坚持“新旧联动”,建设双清苑住宅解决骨干教职员工购房需求,腾退校内周转公寓以解决其他教职工阶段性住房需求。

双清苑住宅包括高层塔式住宅楼、高层板式住宅楼、多层住宅楼、配套服务楼等,充分考虑居住使用要求,按单元式住宅设计,配备自行车库、机动车库及储藏间,住户可通过电梯从地下各层直达所住楼层。双清苑住宅是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包括周转住宅和周转公寓。2018年,教职工乔迁新居。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人才住房配售政策,助力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学校制定了青年杰出人才、高端人才申购双清苑人才房政策。2018年,学校开始组织人才售房工作。双清苑人才售房工作,增强了学校引进人才吸引力,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人才强校战略。

六、完善多类型周转住房政策,保障教职工安居乐业

因可售房源有限,周转住房是学校住房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周转公寓的支撑保障作用,保障教职工安居乐业,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职工周转公寓管理办法、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高访公寓管理办法、院士租用周转公寓管理办法等公寓分配政策。目前,教师租住公寓做到“应保尽保”,博士后公寓按公寓额度由院系分配,未租住周转公寓的博士后可以领取租房补贴,职工租住公寓实行额度制和积分制,高访学者可选择双清苑高访公寓。

为改善院士住房条件,学校制定了院士租用周转公寓管理办法。为解决离退休老同志住房装修实际困难,学校制定了离退休人员装修借房管理办法,利用预留的空置周转公寓资源临时借房。疫情防控期间实行线上教学,学校为教师提供高访公寓作为“临时教室”,累计安排教师400余人次使用。为解决校园运行保障人员住宿问题,学校新提供集体宿舍近200间。


20220928-房管处-无-巡礼 (3).jpg


教师在公寓“临时教室”上课

近五年来,学校启动周转公寓批量装修工作,高标准装修双清苑新公寓400多套,装修老旧周转公寓和博士后公寓500多套,基础维修老旧周转公寓700多套。学校整合维修维护力量,加大了周转公寓基础设施维修维护力度,建立24小时报修制度,统一加装门禁系统,提供24小时门禁卡服务,进一步改善了教职工公寓的条件,提高了周转公寓运行服务水平。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