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海贵南:麻格塘村的一场“土地革命”

来源:青海学习平台  2022-09-27 09:21:57   1026 阅读

丰收美景 洪玉杰 摄

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

近日,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麻格塘村的田野,金黄色的青稞麦浪随风摇摆,站在田边,不时飘来缕缕麦香。

随着机声隆隆,轰鸣的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株株青稞顷刻间收割,筛选、装车,一派忙碌而热闹的丰收景象,村民们聚在一起,脸上绽放的笑容比草原上的艳阳更加灿烂,因为这是麻格塘村“土地革命”后村民们盼来了“耕者有其田”的幸福愿景。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它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还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麻格塘村出现了“减人不减地、添人不添地”的现象,多年积累,麻格塘村户人均耕地最多的有0.8公顷,最少的只有0.1公顷,甚至149名村民长期处于“无地可耕”的窘境。

据麻格塘村党支部书记洛藏尖措介绍,主要原因有的家庭老人去世,但是土地还是归该家庭所有;有的家庭出生婚娶后没有增加土地;或者因外出务工、学习工作等原因户口迁出的,也没有及时减去其土地,土地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日渐凸显。

怎么办?起初,换届后的麻格塘村“两委”班子提出了土地小调整的想法,换来的却是部分人“谈地色变”。

不逃避、不退缩,摸清现状点、找准发力点,麻格塘村从党支部抓起,积极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汇报沟通,提出了在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小范围调整土地分配,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在调整土地过程中,麻格塘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动员党员户带头退出多余耕地。“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先干”,关键时刻,麻格塘村的党员干部们率先带头退出耕地3.5公顷。在村党支部、党员们的思想工作下,全体村民统一了意见,干成了从未干成的大事。

老党员加羊当周说:“通过这次土地小调整,我们村没有耕地的149人分到了土地,平均每个人有0.2公顷多,我们村这次进行的土地小调整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和全体党员的带头下做到的。”

洛藏尖措说:“我们通过整合改良泥石流地、洪水淹没地,重新整合了45公顷耕地,村里原有的113户453人调整为108户438人,彻底解决了149名农牧民没地的问题。其间,村党支部给村民们做了不少思想工作,但只要是为村民们办实事好事,再难都要做,我们今年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也起了大作用。”

“也想过出去务工,或者再干点儿别的,可我就觉得种粮食最踏实。”刚刚分到土地的村民南太加道出不少农民的心声。“通过此次土地调整,村内成功成立党员、巾帼、生态管护等志愿服务队,延伸到养老、托幼、调解、婚丧嫁娶等村级事务管理和文明实践活动,麻格塘村发挥由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作用,利用新制定的‘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办法,引导村民摒弃陋习、文明向善,大家的积极性高起来了,村内的事情也好办起来了。”

茫拉乡党委书记叶旦才让说:“国家其实早就已经提出过‘大稳定、小调整’,利用机动地微调土地解决人地矛盾的政策,但好多地方因为种种原因实行不下去。要想把政策贯彻落实下去,村干部的任用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班子强了人心就齐,事情就好办。麻格塘村通过这次成功的‘土地革命’,体现出了村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检验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饱满的粒粒稻谷,诠释着丰收。在麻格塘村在土地“大稳定小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一核”作用,变村民“要我调整”为“我要调整”,解决群众民生大难题,生动实践乡村治理新路径,真正激发出乡村善治的新活力,实现了村民讲话有人听,农村建设有人理,群众事务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田野上麦浪翻滚,满目金黄,一穗穗沉甸甸的青稞,镀上层层金色。随着一声令下,数台一字排开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依次启动,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油菜田中快速推进,金灿灿的油菜被齐茬割断卷进机器,颗粒饱满的油菜籽通过收纳传送,倾倒在地头的装运车辆上,耀眼了整个田野,勾勒出一幅壮阔的丰收美景。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