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与匈牙利罗兰大学(Eotvos Lorand University)联合举办的中国-中东欧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七所高校的师生共聚云端,通过人文艺术交流,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进心与心的距离,为丰富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内涵做出高等教育的贡献。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Imre Hamar)出席活动并致辞。
杨斌致辞
杨斌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大学与中东欧国家源远流长的交流与合作。清华历来重视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七十多年清华接受了33名来自中东欧国家的留学生,成为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所成规模地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大学。清华未来也将继续与中东欧伙伴高校保持着深厚密切的友谊。杨斌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种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杨斌勉励青年同学们在未来继续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引领时代发展的坚实力量。
郝清新致辞
郝清新表示,罗兰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界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十几年的耕耘收获了丰硕成果,并对罗兰大学乃至整个中东欧地区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都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他介绍了罗兰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界长期以来开展的丰富文化合作,以及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民带来的积极影响。郝清新还特别称赞并感谢了中方教师在罗兰大学推动对华合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与辛勤付出。
姜瑜致辞
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姜瑜大使表示,青年代表着国家和世界的未来,青年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10年来,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丰富、发展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整体关系与友好合作提供了有益平台。回顾过去,十年间我们共同举办了诸多精彩而有意义的青年交流项目;立足当下,全球性威胁和挑战还需要全球性应对。姜瑜表示,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还是文明的维度,青年都承担着桥梁的角色,不仅连接着当今与未来,还连接着不同的国家和文明。她寄语青年学生们在未来不断拓展文化交流的边界,助力我们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共同构建美好的明天。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文化展示与表演
来活动中,清华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Sofia University "St.Kliment Ohridski")、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University ofWrocław)、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Bucharest)、斯洛伐克马杰伊·贝尔大学(Matej Bel University inBanská Bystrica)、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的高校青年代表们分别通过对话分享自己的国际交流经验与愿景,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
中国-中东欧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清华大学学生代表王晶晶分享了她从小学习外语的经历,并基于其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的经历与初心,讲述了文化交流对于拓展她感知世界方式的重要影响。罗兰大学学生代表祹络岚(Torma Laura)表示,曾在中国交换的经历让她与中国友人们珍贵友谊,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线上线下的跨文化交流机会。索非亚大学学生代表赫里西亚娜·斯拉沃娃(Hristiyana Slavova)则通过生动的图像与视频素材,分享了索非亚大学的历史文化,以及索非亚大学在促进中欧文化交流中的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弗罗茨瓦夫大学学生代表多米尼卡·杰杰西克(Dominika Jędrzejczyk)讲述了自己对于中国舞蹈独特节奏与韵律的喜爱,并分享了自己与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母亲一起在波兰分享传播中国文化的经历。布加勒斯特大学学生代表花丽娜(Dobre Florina-Alina)表示,自己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攻读中国文化研究的她还提到曾在中国交换留学,中国社会友善活力、充满梦想机遇的氛围让她印象深刻;此外,通过对两国不同学习生活体验的比较,她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文化碰撞所带来的魅力。
傅博致辞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在致辞中表示,回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走过的发展历程,教育交流在双边合作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是十年来发展两国人民信任和真诚友谊的基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民建立的友好关系,尤其是青年一代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友谊,对世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倡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和其他国家优秀青年齐聚中国,以创新思维和青年责任为核心,参与知行中国和青年论坛等活动,促进各国青年思想碰撞,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清华大学国际处、外交部欧洲司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及参与高校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