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党委书记邱勇讲授新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9-19 10:35:57   734 阅读

秋季学期开启,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面貌一新,思政课改革创新迎来再出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学期主题,9月15日晚,六教C300教室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求知若渴,校党委书记邱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2300余名同学讲授本学期第一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的必修课之一,是清华大学本科思政课体系中的第一门课。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清华大学经多轮论证与统筹联建,决定率先推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组建由邱勇、聂建国、戴琼海、贺克斌、彭凯平、胡钰、白重恩等多名院士名师担任主讲教师的“一课多师”大团队,选聘10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分头开设54次研讨小课,引导年轻学子倾听时代脉动与个人际遇的共鸣,思考清华人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开启清华思政课建设的新局面。


20220915-形势课-李派-1.jpg


邱勇为同学们授课

邱勇在课程开始强调了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思政课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此次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先导,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力求把办好思政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邱勇首先从认识清华、认识清华人引出认清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并强调中国最大的形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回顾人类历史上三次现代化浪潮,邱勇指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支撑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也带来了殖民、剥削、环境、伦理等威胁人类长远发展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谈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邱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也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更有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同学们认真聆听

“这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时代,也是最有希望的时代。在中国,现在是最需要有使命感的时候。”邱勇强调,创新始终是国家进步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而中华文化从不缺乏创新的基因。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创新是自强的最好体现。要自强,必创新;唯创新,才自强。近年来,清华大学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开展开创性、颠覆性、前瞻性研究,取得一批世界级的科研创新成果,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并聚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术创新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制定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邱勇最后勉励同学们,要坚定自信、找准方向,担当责任、乘势而上,展开自强之翼、创新之翼,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就青春梦想、贡献清华力量!



“形势与政策”专家备课会上,邱勇为授课专家颁发聘书

为更好凝聚智慧、形成教学合力,此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邱勇组织召开了3次专题备课会,精益求精打磨课程。9月9日,邱勇主持召开“形势与政策”专家备课会,与课程专家组、工作组共同就打造高质量清华思政课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邱勇强调,授课团队要严循课程要求、确保课程质量,打造精品课;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课程“抬头率”,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作为新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第一批“尝鲜者”,聆听完邱勇老师的授课后,同学们直言“温暖鲜活、可亲可信,是思政课应有的样子。”

探微书院衡星说,邱勇老师的课堂带领我们穿梭古今中外,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深入了解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更加明晰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吾辈清华人的使命与担当。经管学院李桃源表示,聆听邱勇老师的阐述,更加坚信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如何为世界的不确定性注入“中国确定性”,是值得青年学子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邱勇老师提出的“如何在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进一步体现清华人的担当?”这一问题,行健书院郭亚菲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当代清华人应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以创新为核,以自强为本,为祖国建设事业注入不竭动力,为民族复兴贡献绵薄力量。未央书院申家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身上肩负更多的使命与责任,要将青春融汇于民族复兴的洪流中,努力跑出当代青年的“加速度”。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