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起,又到一年教师节。为大力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特对部分优秀教师进行风采展示,撷取他们育人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展现他们的教育人生,致敬他们的教育情怀。
希望广大教职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加执着的追求、更加专注的投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壮阔的情怀,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陕西省教育系统2022年师德建设示范团队: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经济法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崇法尚德、经世济民,以人为本、德才并重,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确立“法律+经济+管理”的知识复合型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品学兼优、基础宽厚、专业精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业课教师56人、教授12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2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博士在读2人。拥有1个博士培养项目(西北地区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4个硕士学位点(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1个法学本科专业(经济法方向)。
近五年来,学院严格落实《师德建设委员会工作规程》,全面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建制度、抓过程、立标准、严管理,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院2022年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2021年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次获评中期教学单位优秀,连续三次获评优秀实习单位,连续三次获评法律文化季优秀单位。
2022年陕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倪楠
倪楠,经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陕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2021年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陕西省好青年荣誉称号(爱岗敬业),2020年西安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首届陕西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学名师,2019年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倪楠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行动准则,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他在课堂上知识渊博、风趣幽默,总是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潜移默化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法治进步中坚定理想信念。他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不断将自身所学服务社会。
西北政法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
李大勇,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2019年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年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良工不示人以朴。李大勇牢记教泽之引,立德修身、精心育人。为师者,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专业知识之光芒打开学生思想之窗,做传道授业的“大师傅”,导航引路的“大先生”;为学者,坚信居高声自远,潜心探理问道,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学识修养,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为管理者,坚持求真务实,持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王胜利,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王胜利始终坚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他坚持“严谨、求实、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以严谨的态度系统掌握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放眼现实,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知识水平,提高实践能力,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以自身所学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和成才。
胡信布,商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学部主任、MP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第三届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2021年度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胡信布始终以“珍惜培养、珍惜岗位、珍惜荣誉、珍惜事业”为人生准则,深知“无为暨无位”哲理,秉承“实干立身”要旨。转型入职学校四年来,能够坚守信念走好共产党员的示范之路,立足教学走实教书育人的为师之路,着眼科研走出转型创新的求是之路,紧盯学科走起融合发展的奋斗之路,贴近需求走向反哺社会的服务之路。他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勇于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高校教师的育人初心和退役军人的过硬作风在他身上得以展现。
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
刘璞,行政法学院宪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 2020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刘璞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坚持育人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教师多层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运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王聃,体育部,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2021年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19年聘为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
王聃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坚持“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同时以“体”育人,通过“健体”实现“育魂”,通过“育魂”促进“健体”,将中华体育精神、民族传统体育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增强学生家国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不断探索立德树人新路径。
谭堃,刑事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刑事法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2021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从教路上,谭堃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准则。他静心为学,务实从教,立足三尺讲台、情撒莘莘学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坚持言行雅正。他坚信身教远胜于言教,自己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为学。他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王莹莹,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民商法学院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202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遴选为“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2020年陕西省法学会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018年陕西省法学会法治陕西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18年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王莹莹主张“启发、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她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把抽象枯燥的法理知识与鲜活的法律实践紧密结合,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帮助学生有形化地记忆理解并学以致用。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她一直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坚持为师为人以爱先行,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徐梅,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1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人),2019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人)。
徐梅始终不忘教育初心,她通过一次次讲课、一次次论文指导,把“用科学的方法统计、用真实的数据说话”的数据分析思想铸入学生心中,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客观的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未来。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分析方法,激励学生在实践中磨练坚强意志,在奉献中增长智慧才干,为学生更好的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陈凌云,民商法学院,法学博士,副教授。
所获奖项:2022年西北政法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名师,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20年入选陕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陕西省第三届高校课堂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年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
陈凌云始终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将“法学知识、法律思维、法律信仰”三者有机融合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上,她总是能够以鲜活的实例,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抽象的法学原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她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精进业务,积极投身服务社会,誓为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