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长王希勤为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9-06 09:41:05   818 阅读

初秋时分阳光正好,清华园里朝气正盛。8月31日上午,清华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后,校长王希勤以“胸怀大义,勇于担当,做堪当大任的清华人”为题向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20220831-研究生开学第一课-曹文鹏-王希勤讲话.jpg


王希勤讲话

王希勤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全体研究生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祝贺。在简要介绍了2022级研究生新同学的基本情况后,王希勤从“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清华”和“我们的未来”四方面分享了关于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思考,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与清华人代代相承的优秀特质,并展望了学校发展建设与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美好未来。

王希勤从清华大学的办学风格谈起,他表示,“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是统一的,清华大学把中国传统的文学派教育理念与西方现代的知识派教育理念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教育模式。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优势,希望同学们把握好传统文化中对“自”和“己”的区分,在自己的成长中把内在素质的我与社会角色的我统一起来,把西方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个体层面的“中西融会”。谈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王希勤指出,教育的基本问题是解决个体和社会的矛盾,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在素质教育和通专教育的基础上拓展超越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

步入研究生新阶段,应该如何开展研究?王希勤指出,要始终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指导学术研究,综合发挥分析思维和关联思维的优势,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通过唯物辩证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回顾了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结合实例深入阐释了“做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做学问,惟真惟善、易知易从”的内涵,勉励同学们养成从实践中找问题的好习惯,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价值观,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纵览清华大学百又十年的发展历程,王希勤强调,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行胜于言”的校风等底蕴深厚的精神文化传统。如今的清华大学,已顺利完成“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三个中长期战略规划,正奋斗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上。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会上将进一步谋篇布局、凝聚共识,确立学校未来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同学们要胸怀大义、手握未来、无愧时代。”王希勤这样寄语新同学。他强调,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理解教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做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要胸怀大义,手握未来,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无畏的挺身而出扛起责任,用历史的发展规律引领脚步,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心怀理想,务实肯干,以实际行动描绘自己的未来、共绘祖国的蓝图。“希望同学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用青春力量书写出新时代的答卷!”王希勤最后说。



开学第一课现场

聆听了王希勤校长的授课,新生们收获颇丰。机械工程系王煜楠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校长对“自”和“己”的诠释,对他而言,做好“己”需要努力做好科研和辅导员工作,做好“自”则需要不断地反思、学习,两者缺一不可。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蔡飞雪说,古今中西文化的贯通和活学活用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启发性,未来研究过程中她也要多学多思,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社科学院高佳琦说,向内为“自”,向外为“己”,自省与待人是需要一生研习的课题,她会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镌刻进自己的生命底色,未来始终以此自勉自励。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