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访历史文化名城,桑梓共绘同心圆 ——清华大学桑梓研修营赴泉州实践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9-05 14:31:19   926 阅读

7月23日至26日,清华大学13名来自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的“桑梓研修营”学员赴福建泉州以“共绘同心圆”为主题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学员在参访过程中沉浸式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开展国情认知教育,提升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文化为线,串联两岸情缘

桑梓学员于7月24日和25日先后参访了泉州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地,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感受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情缘。通过参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场馆,学员认识到闽台两地历史上的深厚渊源和当下在民风民俗、语言工艺等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深切感受到闽台两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实践支队参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来自台湾的环境学院2021级硕士生郑翔予在参访后感触颇多,“海峡两岸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闽台缘博物馆深化了我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理解,增强了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我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人文学院2019级硕士生黎俊溢有感而发,“泉州作为历史名港,其文化遗迹和博物馆都让我这名历史系的学生向往已久。特别是闽台缘博物馆让我倍感亲切,也让我感受到闽台千年以来血肉相连的历史情感。”



黎俊溢开展闽台缘微宣讲

“泉州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化工系2021级博士生刘樨观赏完“泉州南音”演出不禁感叹,“南音琵琶轻弹,洞箫幽幽,浅吟低唱,音符和旋律,穿越了千年的岁月,在空气里潆洄飘荡。腔调咿咿呀呀,还有悲凉与惆怅,其背后是绵长的乡愁与思念,更是浓稠的家国梦。”



实践支队调研观赏南音演出

以历史明志,夯实思想厚度

7月23日,支队成员开展对《习近平在福建》的深入学习交流,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进动力。来自澳门的新闻学院2021级博士生方诗敏表示,“广纳万川入海,方能画好同心大圆。一致性和多样性始终贯穿于统一战线各个历史时期,实践证明,在充分尊重多样性基础上,一致性程度越高,统一战线团结的基础越牢,就越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支队成员开展《习近平在福建》研读学习

7月24日,支队成员参访泉州革命烈士陵园,学习当地革命英雄的历史事迹、感受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光辉品质与强烈深沉的爱国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公管学院2021级硕士生周琪参观完革命烈士陵园感触颇深,“我们要坚决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戮力同心,携手共进,争当先锋,再续辉煌。”



实践支队参访泉州烈士陵园

以校友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

7月25日,实践支队前往洛江区人民政府与洛江区政府区长郭宁校友进行座谈交流。郭宁分享洛江区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等相关内容,以及在校经历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在学生工作和学习方面,郭宁分享自己作为学生辅导员的宝贵经验。首先要做好双肩挑,加强学习交流——一肩挑思想政治学习,当好学生辅导员,始终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一肩挑业务水平提升,做好实验室科研,始终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与形势发展相适应。

公管学院2022级硕士生冉崇汉表示,“这次交流十分可贵,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校友座谈交流合影

悠悠桑梓情,拳拳爱国心。清华大学“桑梓研修营”成立于2019年,由校党委统战部、党委研工部主办,校研究生团委承办,已成为清华园内港澳台同学与内地(大陆)同学的重要交流平台。“桑梓研修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发挥其青年交流的平台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加强正向引导,满足港澳台同学了解中国文化、融入清华校园的需求,促进港澳台同学与内地(大陆)同学的友谊互信和情感联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