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六届国际核化学学术会议(INCC-6)在兰州大学开幕。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国际核化学会主席Flavia Groppi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开幕式由会议主席、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侯小琳教授主持。会议进行了全球直播。
严纯华代表学校向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对兰州大学发展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兰州大学具有113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兰州大学的核专业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优势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60多年来从未中断过核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是保障核能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核燃料循环和核环境安全的基础。他表示,兰州大学将充分利用地域与核产业优势,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更加务实的举措,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Flavia Groppi表示,本次会议为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领域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交流和分享研究进展的平台,极大促进了国际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科健康发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柴之芳院士、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Amares Chatt教授、兰州大学吴王锁教授等先后致辞。
大会包含2个分论坛、大会报告6个、邀请报告34个、口头报告72个、墙报报告81个。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核燃料循环化学”“放射分析化学”“核分析技术”“核废物处置与管理”“核能化学与核环境安全”“环境放射化学与放射生态学”“退役、废物特性和修复”“核取证和辐射化学”“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化学”“核化学和放射化学教育”等10个前沿议题进行专题研讨。
本次会议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国际核化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承办。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