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集团军某旅警卫勤务连指导员吴雁飞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授课教案和教育笔记,在迎检时没能派上用场。
前不久,该旅机关派出工作组,检查各基层单位近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情况。接到通知,该连根据以往经验,挑选出一批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授课教案,以及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内容完备的教育笔记,准备迎接检查。
没想到,前来检查的该旅宣传科干事胡宗辉,对授课教案和教育笔记“视而不见”,而是走进班排与战士们面对面聊起了天。
机关“不按常理出牌”,让吴雁飞有些担忧:战士们准备不足,会不会说错话,让机关检查组抓住连队的“小辫子”?
“如何看待平时训练中的苦与累”“遇到苦累繁重的任务怎么办”……胡宗辉与战士们围坐成一圈,结合连队刚刚开展的教育课《新时代苦累观,你怎么看》,抛出一连串问题。
一开始,战士们有些紧张。随着谈话逐渐深入,他们发现,胡宗辉不像是在检查工作,倒像是来与大家谈心的。不知不觉中,大家放下思想包袱,纷纷畅所欲言。
“通过座谈发现,大部分战士对苦累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能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到行动上,侧面反映出这堂教育课取得了实效。”看到胡宗辉在评价栏里写下的评语,吴雁飞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过去,机关干部检查教育落实情况、评价教育成效,往往习惯于“翻本子、看资料、查登记”。时间一长,有的基层单位便以“应付式”记提纲、“迎检式”补笔记的套路应对检查。不少官兵表示,翻笔记可以看到字数、天数,却看不到大家的内心想法;登统计可以查到频次、数量,却查不到官兵的真实感受。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为效果负责。”为破解这一难题,该旅在机关和基层广泛开展专项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和基层主官辩证看待工作与迎检之间的关系,要求基层不将迎检作为开展教育的目的和重点,强调机关要将检查转化为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式。同时,他们改进完善机关督查机制,降低各类材料在检查评价基层工作中的比重,把官兵对教育的理解程度、感悟体会、意见反馈等内容作为重点,纳入综合评估体系,实打实检验教育质效。
此外,该旅还要求机关不单纯以解决问题数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而是纵向比较各单位历年问题解决了多少、还遗留多少、有多少顽症痼疾需要上下联动共同解决等,以便更加精准地进行指导帮带,有效解决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
“迎检笔记”没了市场,教育质效不降反升。近日,胡宗辉再次带队深入基层连队调研发现,官兵不再忙于补笔记,而是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于主动学习、深入思考。教育课结束后,一场群众性讨论交流随即展开,官兵纷纷登台畅谈心得体会,课堂气氛热烈。(本报记者 李倩 通讯员 刘镕宇)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