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傲骨红梅 千秋不朽!在七封家书中重温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江姐

来源:红岩干部学院  2022-08-23 15:37:27   614 阅读

“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子地活着。当然人总是人,总不能不为这惨痛的死亡而伤心。”

“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活着。”

“云儿是生龙活虎的,我知道他会这样……吃得饱、穿得暖足也,可别娇养。”

……



102年前的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贡,在她短暂而光辉的29年人生中,有一大部分时光都在为中国共产党抛洒热血。

共和国几代人对江姐的印象多来自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以及歌剧《江姐》,而历史文物则能为我们还原真实的江竹筠。



江竹筠、彭咏梧和儿子彭云合影

那个身材娇小的川大女生,那个深爱丈夫的妻子,那个给襁褓中幼子留下遗训的柔肠母亲,那个以热血殉了红色信仰的女中豪杰......

翻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江竹筠七封家书,认识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江姐。

1920年,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一户普通农家,父亲长期在外漂泊、流浪,一年两载才回家一趟。

8岁时,江竹筠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44年,江竹筠还考入四川大学学习。

1939年夏,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

“竹安弟,你别为我太难过,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子地活着……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活着’。你觉得是吗?所以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地活在我的心里。”



这是1948年,江竹筠被捕前从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寄出的一封家书,收信人是一直替他照顾幼子的好友谭竹安。1947年底,江竹筠以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彭咏梧(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赴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

1948年1月,彭咏梧在奉节、大宁、巫山起义战场中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悬挂在奉节竹园镇下辕的城门上。噩耗传来,江姐强忍内心的悲痛,毅然奔赴下川东。

她说,我要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由于生活不定,心绪也就不安。脑海里常常苦恼着一些不必要的幻想,他是越来越不能忘了,云儿也成了我时刻惦记的对象……在你们的抚育之下,他是会健康而愉快地成长的。可是,我不愿意他过多地耗费你们的金钱和时间。吃得饱、穿得暖足也,可别娇养。”



此信写于1948年4月,江竹筠重返万县工作,信中的“云儿”是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的独子彭云。彭咏梧牺牲时,彭云不满两周岁。看着泛黄的纸页,透过一行行娟秀中略带匆忙的笔迹,我们能触到一个痛失丈夫后,又要别离幼子的刚强女性的心跳。

两个月后,江竹筠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转押至重庆渣滓洞看守所。铁牢中,江竹筠受尽酷刑,始终正气凛然,忠贞不屈。

1949年11月14日,歌乐山电台岚垭,年仅29岁的江竹筠,带着对新中国无尽的憧憬,倒在共和国诞生的黎明。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信写于1949年8月,由难友曾紫霞出狱时带出交给了谭竹安。

信中她告诫要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决不可娇宠溺爱,饱含着一个革命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厚爱和殷切希望,体现了一种崇尚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家风。

看着这一封封家书,可以感受江竹筠在家庭亲情上的柔情似水,我们更可以体会到一个革命者的坚贞不屈和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

她有情有义,她忠诚不悔!江竹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