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即将在南开读大学的四年,我的心中有无数的憧憬。”在拿到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王亚平难掩激动与兴奋。
王亚平来自山东青岛,7岁时,盲人妈妈因病去世,从此便由姥姥姥爷抚养长大。爸爸今年已经67岁,由于疾病缠身无法劳动,靠低保维持生活。面对生活的苦难,王亚平向阳奔跑、逐梦而行,靠着勤奋好学,今年高考以631分的好成绩被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录取。
王亚平说,她时刻想着妈妈让她好好念书,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她比身边的同学都刻苦努力,肯沉下心来好好读书。在学校,她不浪费一分一秒,埋头学习,放学后,她到地里帮年迈多病的姥姥姥爷干农活,作业只能留在晚上写。
王亚平姥姥展示其获奖证书
努力终有回报,“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三好学生”等各类奖状贴满了父亲和姥姥家中的墙壁,中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平度一中,并且考入了实验班。“我知道,家庭的希望就在我的身上,未来我要承担起照顾爸爸、姥姥、姥爷的责任,所以我必须奔跑,不能停下来。”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12年的求学生涯中,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没有击垮王亚平,她始终相信明天是美好的,生活值得用磨难去修炼。当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她的手里时,她热泪盈眶。
在填报志愿时,王亚平郑重地在第一志愿上填写了“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南开在我心中是一座精神丰碑。战火硝烟里,南开和北大、清华成立了西南联大。救亡图存的背影里,我能看到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志士的铁血丹心。人才辈出的西南联大为风雨中飘摇的旧中国送来了可贵的灯火希望。”
在王亚平看来,走过艰难曲折的救国路,南开仍不改赤子心。“我敬佩南开大格局,培养同学们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南开给予我们的期许不仅是让我们赶上新时代,更要走在新时代前列。以永进无止的进取精神在新征程上展现新的南开人面貌。”
她坦言,“我爱南开的风骨,这寄托着教育家们济世情怀与报国热忱的大学,有着我对未来的期许。我爱南开的学风正,教授老师们和学长学姐们不断为校为国争光添彩,我想一睹他们芳华风采,也想在这个伟大的学府中一展自己的抱负。我爱南开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今年九月,我超开心会和南开相约在马蹄湖!”
王亚平与其父亲
与此同时,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老师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王亚平同学,详细介绍了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和励志强能帮扶举措。外国语学院新生辅导员王嫒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到王亚平,向她介绍了南开公能素质发展辅学支持体系,从学习、实践、文体等多方面支持学生发展。
同时,为帮助王亚平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外国语学院还特别安排了一位朋辈导师——同是山东籍的张姝,是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入学后通过“通用+非通用”FAS项目班拿到双学位,并已保研至本校国际商务专业继续深造。学院希望通过这位特别的“导师”,可以多方位、一对一为王亚平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帮扶。
“看到南开未曾谋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欢迎,我内心着实涌起一股暖流。虽然我和各位老师还没有见面,却仿佛已经早早地看到了他们亲切的面庞。在此,我向南开的各位教授、老师们道一声感谢!”王亚平说。
她还计划入学后申请勤工助学项目,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主动成长,努力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
“对即将在南开读大学的四年,我的心中有无数的憧憬。”王亚平说,首先她要继续认真学习,不忘初心,刻苦钻研,像在高中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上了大学而懈怠;其次,她要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把这份正能量切实落实到行动;还想丰富一下自己的眼界,她表示,以前的19年局限于一方小小的天地,到了大学会认识很多很优秀的同学,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很开心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提升自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