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校为大家准备的‘绿色通道爱心大礼包’,包括路费卡、教材卡、自行车卡、生活费卡、游泳卡、超市购物卡、理发卡、观演卡、配镜卡,基本可以涵盖同学们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报到当天,设置在清华大学学生服务中心前的“绿色通道”早早开放。在这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与学生志愿者们正为接受资助的二字班新生同学介绍清华资助体系,并为大家发放“绿色通道爱心大礼包”。
在“绿色通道”办理处,邱勇、陈希原与同学们合影
上午9时左右,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希原前来看望学生报到情况,并向同学们送上《绿色通道爱心纪念封》。
邱勇与受资助同学亲切交流
“邱老师询问了我来到北京、进入校园后的适应情况,还告诉我们,清华的学生资助体系很完善,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有困难,要第一时间寻求学校的帮助。”从邱勇老师手中接过《绿色通道爱心纪念封》的王同学十分感动。他来自云南曲靖,是原建档立卡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父亲在他高中时去世,家中只剩母亲务农来填补家用,家庭收入较低也很不稳定。学校的资助对他而言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同样来自云南曲靖的孟同学从陈希原主任手中接过了纪念封,他表示清华的资助体系带给自己“面面俱到”的感受:“之前我便听说清华的资助体系很完善,今天听完老师的介绍,发现要比我想象中的更加成熟。”孟同学还说,随着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新生手中的,还有《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资助政策介绍。他此次从家乡到清华,便是借助了学校提供的交通和生活补助。
正如孟同学所言,类似的资助工作,早在新生入学前便已有序展开。截至报到日前,学校共为来自新疆、海南等地的51名新生寄送了来校交通费用和生活费。
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了“绿色通道”,今年已经是24年。学校承诺“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多年来清华大学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系,以助学为目标,以需要为原则,以育人为根本。在新生入学后,将从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金、学校临时借款(“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和学费补偿代偿六个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经济支持。2017年学校进一步推出学生资助“阳光工程”,将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延伸,推出“鸿雁训练营”和“鸿雁计划”,为学生提供能力拓展培训、国际交流、学业支持等个性化的服务,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让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像阳光一样温暖心灵、助力成长。
为进一步保障资助落到实处,切实做好精准资助工作,优化学校资助体系,清华大学启动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年度调研工作,并形成《清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基础信息调研报告》。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和现实需求,倾听学生心声,调整资助内容,在提供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匹配职业发展、心理咨询等服务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无忧求学,追寻理想。
来自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韦同学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入清华,即将进入为先书院学习。收到学校资助礼包后,她感到十分惊喜:“没想到学校为新生考虑得这么周全,资助礼包中几乎涵盖了新生生活所需的全部方面。我也很感激,衷心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关爱,也感谢各位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们的工作。”这份初入校园便感受到的善意,也让她对未来在清华园里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印发《2022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特别指出:“要扩大学生资助宣传影响力,展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讲好中国学生资助故事,提升学生资助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清华大学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宣传作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全面深入解读学生资助政策。在学校信息平台、校内公众号、学生部网站等线上渠道及时发布资助政策和信息;于各院系聘任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深入学生群体;每年对新上岗辅导员进行资助政策讲解与培训。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全线并行,全面结合,多管齐下,多点开花,让宣传工作无处不在,宣传效果直入人心。
“我看过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官方公众号上开设的助梦‘清’春专栏,了解了许多清华校内受资助的优秀学生故事,这让我很受触动。”来自甘肃静宁县的张同学此前受到过媒体报道,12岁时因家中变故求学陷入困境,“炭火教授”赵家和捐出自己毕生积蓄成立的兴华助学基金会向她伸出援手,而她也不负众望,成为该资助项目中第一位考入清华的同学。“不论是赵家和先生的希冀,还是清华受助学子的故事带给我的触动,都时刻提醒我要记住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走在路上,始终记得奉献的意义。”受助,自助,再到助人,张同学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在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免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努力成长、奉献自我、实现价值,不同来处、不同境遇的同学们最终得以走向同一片广阔的天地。清华大学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资助水平和办学水平,创设公平、一流的教学环境,做到出人才、出成果、出经验、出示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