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始建于1976年,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中药学”专业学位点、“中药学”博士后科硏流动站和工作站及中药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产业学院和30余个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现有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标准样品定值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3个省级科研基地。此外,学科建设了1个包括中药提取分离、片剂、软胶囊、硬胶囊、口服液等多条中试生产线的中药大健康产品研发中试平台。在学科梯队方面,学科拥有博导、硕导50余人;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龙江学者2人、省政府特贴专家2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后备带头人2人、省优秀硕士生导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拥有1个“黑龙江省中药学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和“植物多糖综合开发利用”“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2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2021年,学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生导师团队”入选“建党100周年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学科发展历程
1976年,原黑龙江商学院创建全国第一批“中药制药”本科专业。
1997年,申请获批“中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中药制药本科专业更名为制药工程专业。
2000年,获批设立“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1年,“中药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4年,申请获批“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硏究重点实验室”。
2004年,申请获批“黑龙江省与财政部共建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5年,申请获批“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申请获批“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硏发中心”。
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申请获批“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9年,“制药工程”专业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
2009年,申请并经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9年,“植物多糖综合开发利用科研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
2010年,申请获批“中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0年,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2011年,黑龙江省发改委批准设立“黑龙江省抗肿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2011年,黑龙江省发改委批准设立“黑龙江省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工程实验室”。
2012年,中药学学科梯队入列“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二层次)”。
2013年,申请获批成为“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2013年,“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科研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
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抗肿瘤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014年,“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工程实验室”成为“国家天然产物标准品定值实验室”,这是我校首个具有标准品定值资质的国家级实验室。
2016年,学科与美国沃特斯公司建立“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
2017年,申请获批“黑龙江省预防与治疗老年性疾病的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2020年,“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抗肿瘤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验收。
2021年,“中药学”专业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生导师团队”入选“建党100周年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中药学学科研究方向:(1)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化研究;(2)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3)中药新剂型研究与产品开发;(4)中药防治临床疑难病症的效用机理研究;(5)中药炮制研究;
中药学学科带头人:李文兰,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优秀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院长。多年从事中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该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得各级奖励30项,其中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等,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7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及国家教育部高校专家、黑龙江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药品技术转让审评专家。兼任中国商品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等。
人才培养概况
学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服务区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及中药产业需求,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中医药思维和国际视野、掌握中药学宽广基础理论和深厚专门知识、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中药领域传承发展、德才兼备的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学科先后与哈尔滨乐泰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乐泰制药产业学院”、与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珍宝岛制药产业学院”。此外,学科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24个。多年来,学科共培养博士、硕士、博士后1700余人,现有在读博士、硕士3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此外,多名硕士研究生考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博士。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医药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军人物和骨干。通过科教产教双融合,学科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科研基地: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商业大学依托中药学、药学学科申请成立“抗肿瘤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07年10月获得国家教育部建设批复,成为黑龙江省医药领域的第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10月,哈尔滨商业大学“抗肿瘤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拥有测试中心、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毒理学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质量标准实验室、代谢产物分析实验室等40余个各类实验室。此外,中心拥有天然药物研发中试平台,包括提取纯化生产线、软胶囊生产线、口服液生产线、硬胶囊生产线、片剂生产线等5条生产线,为新药和保健品的研发和相关药物生产中的技术攻关提供支撑平台。中心依托药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逐渐凝练形成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筛选、药理及毒理学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药物质控技术及标准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药食共用中药理论与应用研究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多年来,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获得各级奖励69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0项);国家发明专利3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等三大检索450篇,出版学术著作65部。
2019年10月,“抗肿瘤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
“抗肿瘤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发的产品
服务地方企业和经济发展 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建言献策
药学院(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平台优势和科研实力,签订多项横向课题及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服务地方企业和经济发展。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并承担“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重点任务的实施工作。2021年,首届“黑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论坛”高峰论坛环节,李文兰教授作为嘉宾,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把握中医药发展新机遇”主题进行圆桌对话及经验分享。2020、2021年,组织参加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展示了中药、西药、生物药、保健品和日化用品等5种系列60余个产品,充分展示了学院在中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2020年参加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副省长孙东生到我校展位视察
2021年首届“黑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论坛”高峰论坛环节,李文兰教授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建言献策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校企项目合作
党建和学生工作
药学院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并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压实责任,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全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及升学质量。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和考研率一直名列前茅。
2012至2021十年间,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学院共获批大创项目99项,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30项、创业训练项目6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37项、创业训练项目3项、创业实践训练项目1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14项、创业训练项目8项。
在“学校主导、学院主抓、导师指导、学生自主”的管理模式下,“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下,大创项目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极大促进了双创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依托大创项目学院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