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乡容焕颜,碧水青山中的发展与变迁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8-02 09:49:56   211 阅读

十几年前的南涧,远没有现在这般漂亮的面貌。摇摇欲坠的危房、雨天泥泞的道路、破败不堪的垃圾桶……都热切期待着一场春风般的改变。

十余年来,民生工程大力开展,各类产业发展升级,小到“厕所革命”,大到高铁建设,南涧一路风雨兼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13年、2022年南涧县县城鸟瞰

2022年7月,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研修班云南南涧支队来到了这里,用双眼观察南涧的变化,用双脚丈量土地的变迁,他们还在这里找寻到清华人留下的足迹,参与到这场薪火相传的接力中。

一缕茶香,助力乡村振兴

“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

南涧县是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茶产业特点鲜明。南涧的茶具有鲜明的高山茶特征。百年古茶树、低纬度高海拔的育茶环境、昼夜温差大,加之澜沧江湿润气流常年滋润,造就了南涧无量山茶高香、回甘的品质特征。同时,南涧茶产业正在走融合发展之路。将茶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茶旅融合的发展体系,已初步建成无量山樱花谷茶文旅示范园,正在建设无量山藏茶谷示范园。



无量山樱花谷

南涧县是“中国十大生态茶产茶县”“全国重点茶叶基地县”“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十强县”。2022年,南涧县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创建县,围绕打造“绿色茶区、农旅融合示范县”的目标定位,推动了“一杯茶、一片烟、一个核桃、一只鸡、一头牛、一棵药”为主的“六个一”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

从可保村到樱花谷,再到无量山镇一龙茶厂、公郎镇罗伯克茶园、天上人间茶厂和土林凤凰茶厂,云南南涧支队沿着茶叶生长加工的脉络,看到了茶叶所带来的乡村振兴成果。

“我们了解到,可保村的1200亩茶田为当地村民们创收,当地发展农业合作社,以这种形式推进茶叶的种植与生产,每亩茶田盈收可达六七千元,带动了当地129个贫困户家庭生活的改善。”



支队成员调研南涧茶产业

自2013年4月起,清华大学启动对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定点帮扶,其中一重点就是帮助南涧培育特色产业。自2017年起,清华大学在南涧县成立投资管理平台公司无量山清云汇秾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并购,新成立公司等方式重点帮扶南涧县“六个一”产业,特别是茶产业,截止目前,公司已采购茶叶等农业农产品原料8049万元,惠及南涧6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解决300多人就业等,茶产业的发展、加工链的升级、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都带来乡村生活与景观的变化。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富起来了,笑容也多起来了。

一线畅通,跨越山水阻隔

“从盘山公路俯瞰,就能看到白虹一样的动车。”

“这里施工难度很大,建成这样一座高铁站着实很不容易。”



从盘山公路俯拍的小湾东站



建成后的小湾东站

初次邂逅小湾东站,云南南涧支队的成员们就惊叹于它的壮观。随着盘山公路的起伏,几经辗转,他们终于看见了这一高铁站的全貌——亮丽的日光下,“小湾东站”四个大字映着雪白的外墙,预兆着小湾东镇发展全新的起点。这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也是中国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特别设立的火车站。

2021年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当年11月,小湾东站正式投入运营。江雾弥漫,云海翻涌,“和谐号”动车飞渡澜沧,将小湾东镇等地与更广阔的世界一线相连,当地居民有了更为便捷的出行方式。飞掠的车窗前,当地的发展变化如浮光掠影——过往泥泞的小路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逼仄的房屋地基上树立起漂亮的小楼,茶叶、核桃等地方特产也搭起了与外界沟通的云梯。蜿蜒的盘山公路将小湾东镇与小湾东站相连,沿线正在建设的观景台也将清丽的景色收纳其间。

“小湾东站进一步打通了小湾东镇与外界的联系,当地可以借助这个站点发展旅游业,比如从大理过来游玩的游客,就可以通过小湾东站抵达。小湾东镇依托小湾电站的上游江面大力发展垂钓旅游业,不断投入钓棚建设,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支队成员如是说。



支队在小湾水电站的合影

当前,小湾东镇正以动车站开通为契机,围绕“千年彝寨,云上小湾”的发展定位,在未来进一步带动云上小湾、云上垂钓、云上花海、云上村庄、云上采摘、云上酒店等当地“云上品牌”,助推江上旅游观光、水上娱乐体验、库岸水果采摘、云上半山酒店、特色风情民俗、生态特色美食为一体的一站式旅游,积极融入“看小湾云雾、玩澜沧野钓、赏无量樱花、尝南涧跳菜”的全县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一场接力,南涧县的清华人

“就是这辆摩托车。”来走访南涧实践基地的沈正波老师向支队成员介绍到。



四任第一书记的摩托车

这是一辆普普通通的白色摩托车,车身满是岁月斑驳的痕迹。自2013年清华大学启动对口帮扶云南省南涧县以来,清华大学向南涧县南涧镇西山村连续派出王风潇、沈正波、俞逸晨、曾繁尘四任第一书记,这辆摩托作为连续四任第一书记的座驾,承载了他们在西山村的宝贵回忆,也见证了当地接连不断的发展变迁。

走过西山村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支队成员们感慨万千:“看到西山村如今的样貌,尤其是看到西山村建档立卡的脱贫数字,我们很受触动,也很震撼,这是基层工作者一起努力、奋斗、奉献的结果,他们也始终在为当地创造更好的发展。”



西山村脱贫攻坚作战图

除了四位驻村第一书记外,清华自2013年以来接连选派六位副县长,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赴南涧县开展各类实践调研,积极助力南涧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支队成员和南涧县委书记王绍基,清华大学教师、南涧县挂职副县长朱涛,清华大学沈正波老师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对清华大学近十年来对南涧在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帮扶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座谈交流

在这场清华帮扶南涧的接力中,南涧一中和西山小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教育资源在清华的对口帮扶和一届又一届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接力下涌入校园,“扶智+扶志”成为基点。校园广播覆盖了学校的每个角落,信息化的教育资源也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绿茵场与塑胶跑道则为孩子们提供了运动场地。清华的教育帮扶为孩子们与“外面的世界”间搭起了桥梁,让外面的世界走进来。教育事业是重要支点,当支队成员们给南涧一中的1000余名孩子宣讲时,跨越数年的清华人足迹似乎穿越时空,连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中,在朗朗读书声中交织缠绕,诉说着一场初心不改的接力。



支队成员在南涧一中宣讲

乡容焕颜,风貌塑形。一路风雨兼程,云南南涧支队走遍当地山水,于乡村振兴的大势大潮中,领略属于南涧的精彩篇章。阡陌相连,房瓦精致,多年发展变迁,一路躬身前行,青山绿水间,这里升腾着希望。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