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7月26日凌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创伤中心、心血管外科和湘潭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就为一名11岁急性心包填塞,大量心包积液合并休克的患儿进行了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8分钟从从到医院到进入手术室,4小时内成功救治心室破裂患儿,实现了院际、院内的无缝衔接。
家住湘潭11岁的小慧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因创伤性左心室室壁瘤破裂、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救治。由于病情危重,湘潭市中心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刘翔峰副教授、心血管外科一病区主任唐浩教授远程会诊后,调派5G救护车迅速将患者转运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创伤中心。
7月25日23:05,唐浩教授接到电话后,通过湘潭市中心医院发来的心脏彩超及CT结果,初步评估,高度怀疑患儿室壁瘤破裂,心包填塞,病情危重,随时有心脏破裂的可能。“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必须立即行开胸手术抢救。”唐浩教授立刻做出判断。
只要稍有常识,就能明白“心脏破裂”诊断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生命路上的赛跑,更是在死亡悬崖前的奋力冲刺,谁敢怠慢!伴着所有参与人员的紧张和焦虑,消息迅速遍及了各个相关科室。由医院心血管外科、创伤中心、麻醉科、手术部、输血科等创伤团队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迅速启动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安排调动人员就位,全部快速到位,牵挂着这位患者的到来。
与此同时,一辆救护车正加速奔驰于40公里外的路上。医护人员焦急地沉默着、等待着,仿佛听到尖锐的警示音打破街道的喧嚣,仿佛看到闪耀的警示灯划破浓重的雾霾。
00:27,来了!心血管外科总住院医师何李乐接到通知后,顾不上一天工作的疲惫,立刻来到医院急诊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01:04,到了!患儿到达急诊,何李乐立即上车评估患者,发现患儿处于休克血压,当即决定不停救护车,带领家属办理好入院手续,直接将患儿送入外科楼手术室进行抢救,唐浩教授手术团队、麻醉、体外、超声医生均已于手术间内待命。
01:12,患儿进入手术室时收缩压已降至60mmHg左右,立即进行麻醉插管,心脏彩超证实左心室室壁瘤、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麻醉后血压降至30-40mmHg,予以股动静脉插管紧急建立体外循环、开胸探查。术中可见室壁瘤已破裂,心包内大量新鲜血块及不凝血,量达300ml。予以纠治心包填塞,行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修补术。
04:50,手术成功,患儿手术完毕安返心血管外科监护室。
术后2小时,患儿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气管插管已拔,进行下一步治疗及康复。
8分钟入手术室,4小时内成功救治心室破裂患儿。无疑这是一例高效成功救治的绝佳案例,充分体现了湘雅二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整体实力,用快速的应急反应,多学科联动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再次战胜了死神。
对于心脏破裂的患者,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救护车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到将病人送到创伤复苏单元之间的时间,往往是抢救的黄金时段。它的特点是时间紧,病情急、病情复杂,病种涉及多个专科且急救条件受限,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能否延续。这就要求各个创伤中心急救点通过远程系统使车上的救治人员在进行抢救时及时得到院内专家的指导,实现“上车即入院”,真正建立起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一体化的急救绿色通道,增加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为急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让急救专家无论是在院外、院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指导远程急救。
按照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创伤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具备完整的医疗信息化支撑体系,能够支持院前救治与院内急诊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急诊与院内各个创伤相关专科救治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换。依托新成立的湖南省创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由我院创伤中心、创伤核心科室牵头,组织创伤专科联盟内成员完成省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和质控标准,在省级范围内推动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建立创伤患者分级检伤、转运及治疗的标准与流程,构建绿色通道,提高院前急救与入院后院内抢救效率,造福三湘百姓。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