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历史逻辑视域下的军队转型

来源:解放军报  2019-12-20 13:58:34   628 阅读

引 言

军队转型是对自身军事体系进行的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变革,是战争形态转变期军队现代化的时代内核,是军队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质的跃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世界军事转型的大背景下,人民军队着眼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立足我军发展实际,聚焦备战打仗,对转型建设特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开辟了一条由“小米加步枪”向半机械化机械化,进而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要组成,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展开。

根据军事发展大势和国家战略需求,适时开启军队转型进程

军队转型,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转”的问题。当客观实际已然孕育着转型可能性和必要性,军事主体需要适时开启并有序推进军队转型进程,这对于推进军队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一是以开放战略视野敏锐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变化。在因技术进步引起军事领域重大变革之际,谁能够敏锐察觉这一趋势并超前性开启转型进程,谁就能占据先机。二是清醒认识自身面临军事安全威胁。战争的突出特点是强烈对抗性,尤其是在军事变革期,领先者极力拉开与其他军队之间技术代差。这就要求及时掌握对手在军队建设方面最新进展,倒逼自己适时开启转型进程。三是切实弄清国家发展利益需求。军队要更好地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必须及时根据国家发展利益新需求,决定是否需要转型、向何处转型,需要重塑什么样的能力,为转型建设确立新的靶向。

坚持转与不转的辩证法,在推动军队转型同时始终保持特色

军队转型,也要解决“转什么”的问题。这是军队转型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是在社会整体转型大背景下进行的,面临着实施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处理好国家转型与军队转型的关系,在推动军队转型同时始终保持自身特色,是一项新的时代课题。一方面,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性质本色。必须高度警惕西方妄图促成我军转向的图谋,把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队建设正确政治方向,作为中国特色军队转型之路的鲜明特征和根本标志。另一方面,根据信息化转型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处理好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着眼信息化,积极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着眼社会条件、党员队伍成分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特点和规律。

把军事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探索军队科学转型正确思维路径

军队转型,亦要解决“靠啥转”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型”,转型建设必须大胆创新。改革创新是军队转型的实质。我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启动信息化转型以来,在军事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与此同时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性不强的现象。要把军事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为军队转型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始终保持对先进技术的敏感性,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对军队转型的创新驱动作用。先进技术是军队转型的核心驱动要素。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若干领域蕴含着突破可能,必须对先进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保持高度敏感性,善于从中预测和判断军事发展新前景,进而开辟军事发展新路径。二是及时创新军事理论。先进军事理论引领军队转型。历史表明,不仅要提出先进的军事理论,还要将其付诸实践中,这是能否开启军队转型的重要思想前提。三是深入探索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发展的特点规律,进一步明确转型基本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上世纪末以来,各国军队由于没有弄清信息化为何物,在转型思路上出现不少问题。我军在信息化建设上就克服了一些认识误区。近年来“智能化”成为高频词。“智能化”的内涵特征是什么?与“信息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明晰转型基本思路。

把握相对和平时期军队转型特点规律,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

军队转型,还要解决“朝哪转”的问题。战争牵引是推进军队转型建设的最强劲动力。历史上的军队转型,大都是在战争牵引下实现的。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军实施由“小米加步枪”向半机械化机械化转变,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启动的。与此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军转型基本上处于相对和平时期。针对这一现实,我军必须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特别是以未来战争为牵引,积极推进转型建设。一是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大力强化官兵打仗思想,彻底革除认为战争很遥远、当兵不打仗等和平积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军队转型建设,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二是注重研究现代战争战例。坚持理技融合理念,加强研究现代战争战例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几场战争,把获取和分析战争数据作为研究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还原战争过程,研究双方战法打法,分析战争中人与武器关系,总结双方经验教训,由微观到宏观、由定量到定性,逐渐揭示出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特点规律。三是密切跟踪对手最新发展动向。一方面借鉴其有益经验做法,另一方面摸清其短板弱项,确定我重点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转型建设弯道超车。

坚持以我为主,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模式

军队转型,更要解决“如何转”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以建设“强大的国防军”为目标,由注重革命化建设向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全面建设转变,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军以“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为总目标,强调从现代战争要求出发,走注重质量建设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军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战略及路径,作出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的部署,在向信息化转型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提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军队历史使命,强调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关键,努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在军队信息化转型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进入新时代,我军被赋予“四个战略支撑”的使命任务,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战略安排,提出“五个更加注重”的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转型建设。实践证明,为实现弯道超车,我军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发挥后发优势,借鉴世界强国军队转型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自己的军队转型模式。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和军情,创新军队转型理论和实践,放弃被动追赶式的发展模式,推进我军建设跨越式发展。

充分认清军队转型长期性复杂性,接续推进我军转型建设

军队转型,同样要解决“转多久”的问题。军队转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搞好统筹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适应国家发展“三步走”战略,1997年底我们党提出国防和军队“三步走”发展战略,新世纪初期制定2020年前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战略设计有机衔接、步步推进,为我军转型建设绘就了清晰的路线图。当前,抓好军队转型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应坚持与军队一系列发展规划相衔接,处理好长远与眼前的关系,扎实有序推进转型进程;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军队建设各方面关系,既推进人和武器装备的转型,夯实转型的物质基础,又推进组织体制和观念形态的转型,将现有物质技术手段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坚持集约高效原则,搞好军队战略管理,走出一条投入较少质量效益较高的转型路子。

(作者单位: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中心)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