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红色江山红色路 青春力量青春行——我校暑期“三下乡”省级专项团队实践纪实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2022-07-26 10:56:07   743 阅读

红色是青春最庄严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近日,我校唯一一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专项团队——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两强一增”实践团,前往宣城市绩溪县,开展“红色江山红色路 青春力量青春行”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深入红色场馆、文化旧址、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企业车间、机关单位等,开展参观考察、访谈交流、志愿服务和实践体验,以专业知识助力“两强一增”,以自身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聚焦科技兴农,调研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

“金山时雨”是绩溪名优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7月13日,实践团深入“金山时雨”名茶核心产区、首届安徽美丽茶村——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调研了解该品牌茶产业发展状况。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驻足“金山时雨”茶产业基地,了解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储存等过程,对比传统手工鞣制茶叶与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工茶叶的区别,在“古法”与“现代”的鲜明对照中,体会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现实意义。



团队成员还与当地茶叶龙头企业——瀚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调研掌握科技成果转化与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关系,详细了解“金山时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情况,并进入茶园调查了茶树生长环境及病虫害防治情况。



绩溪黑猪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早在2010年便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地方保护名录。7月14日,实践团在绩溪县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安徽农业大学返乡创业优秀校友汪晓辉带领下,深入小黑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感知运用互联网智能检测等现代技术,对黑猪生态养殖全程信息存储、转换与计算处理情况,了解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现代种养业提质增效情况。



参观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汪晓辉校友进行了深度交流。汪晓辉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选择自家发展经济林流转的200多亩山场作为生态黑猪养殖场地,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推出绩溪黑猪专营网店,相关产品供不应求,远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

他创办的合作社还吸纳了当地40多名村民就业,并与当地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签订《黑猪扶贫协议》,开展免费捐赠黑猪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他本人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带头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多项。



通过半天的考察交流,团队成员被汪晓辉校友的创业梦想、拼搏精神和家国情怀所感染。大家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能贪图安逸、惧怕困难、怨天尤人,要敢于跳出“舒适圈”,扎根江淮大地、建功沃野山川,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依靠勤劳、汗水和科技,开辟人生美好前程、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机械强农,调研当地农业机械化状况

绩溪山核桃,是当地另一重要特色经济作物。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当地山核桃味道鲜美、口感香醇。然而,由于绩溪地处皖南山区,当地山核桃全程机械化发展并不均衡。



7月11日—12日,实践团走进家朋乡,调研了解山核桃机械化生产状况。在家朋乡尚村,团队成员深入山核桃种植区,观察山核桃长势,与农户交流山核桃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机械化状况。



团队成员还深入当地山核桃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参观山核桃筛选、脱壳、烘干、炒制机械化作业,并与合作社负责人交流山核桃机械化加工原理及提升路径,深度了解山核桃全程机械化存在的短板。



为加深对当地农业机械化整体状况的了解,深化政校企合作,7月15日,团队成员来到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与种植养殖业管理、农机管理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当地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



座谈交流中,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绩溪县农业生产及机械化状况,提出了山核桃、贡菊、油茶、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需求清单。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主持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就山核桃、贡菊机械化采摘,油茶、茶园机械化管理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加强对山区丘陵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关注,为机械强农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聚焦增收富农,调研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坚实基础。实践团将调研当地科技兴农、机械强农、增收富农相结合,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实地探寻不同路径引领下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7月11日-12日,实践团聚焦生态富农,深入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家朋乡尚村,调研了解生态保护助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7月13日,实践团聚焦产业富农,深入首届安徽美丽茶村——上庄镇余川村,调研了解茶产业对于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状况。



7月13日,实践团聚焦电商富农,深入首批安徽省电商示范村——上庄镇宅坦村,调研了解电商经营主体助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7月14日,实践团聚焦文旅富农,深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绩溪县龙川村,参观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等,调研了解文旅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寻,一路思索、一路收获。

实践团发现,当地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升级、错位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兴”起来、旅游“火”起来、经济“跑”起来、农户“富”起来的差异化、特色化、集约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聚焦文化惠农,调研了解当地徽文化创造性转化状况

绩溪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恢宏的古祠里,馨香的徽墨中,寂静的乡野间,无不彰显着徽文化的独特神韵。



7月13日,实践团前往徽墨名家胡天柱家乡——绩溪县上庄镇,在老胡开文墨厂第九代传人带领下,深入了解徽墨发展和传承状况,体味留香千年的徽墨魅力。

老胡开文墨厂师傅向团队成员介绍说:“徽墨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工序,每块墨捶打都不能低于200次。”



听完师傅的介绍,再看他恰到好处的蘸粉、娴熟的换色、精细的描画,大家钦佩不已。

实践团成员还前往描金车间,实地了解古法制墨过程,体会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身体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7月14日,实践团在龙川村调研文旅富农时,又专程前往澄心堂宣纸作坊,实地了解宣纸从选料到成纸过程,并与宣纸制作师傅交流,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古徽新韵绽放异彩,传统文化老树新花。在绩溪走访调研的近一周时间里,实践团深切感受到,文化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生产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一个地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聚焦红色润农,调研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状况

绩溪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实践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瞻仰红色胜迹、寻访红色记忆,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7月13日,实践团前往大会山革命教育基地,参观旌绩边游击根据地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在纪念馆内,团队成员认真观看红军播下革命种子、早期党组织建立、主要历史事件、战斗历程、主要领导人介绍、革命英烈等宣传展板,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这里号称‘皖南井冈山’,是旌绩边乃至整个皖南游击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在中共皖南特委的领导下,皖南游击革命斗争的烈火由此点燃,并遍及皖、浙、苏、赣边各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篇”。



7月15日,实践团成员前往素有“江南第一关”之称的徽杭古道,重走红色之路,赓续红色血脉。

团队成员了解到,徽杭古道因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一处革命胜地。



今天如诗如画的徽杭古道,亦是当年红十军团第十九师英勇北上抗击日寇的重要节点。红军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唤起全民族抗战,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置身其中,实践团成员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浮现出革命先烈不畏艰难肯攀登、浴血奋战勇杀敌的场景,团队每位成员都受到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

聚焦服务为农,深入田间地头体验耕读意义

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服务人民的广阔天地。对于每一位农大学子而言,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是必须修好的一门“大思政课”。



7月12日下午,团队成员在家朋乡田间走访调研时发现,当地正值茄子收获的季节,但部分留守老人家里由于人手不够,所种茄子面临采摘难题。

在家朋乡工作人员的协调联络下,团队成员当晚商议决定,第二天早起帮农户采摘茄子。



7月13日清晨5:00,团队成员便集合来到当地的梅干岭,分成3个小组,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农户采摘茄子。

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泥土的芬芳氤氲在田园。随太阳升起、气温升高,汗水洒满了团队成员的脸颊,浸透了团队成员的衣裳,却滋润了当地农户的心田。



三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团队成员不仅收到了农户的感谢之意,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之情,更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意涵。



当天傍晚,团队成员顾不上休息,又走进家朋乡“儿童之家”,与当地留守儿童一起开展“纸片托水”“简易电机”“神奇磁铁”等有趣科学实验,培养留守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发放《暑期安全教育》卡通漫画,对留守儿童进行防溺水、防火灾等暑期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红色江山红色路,青春力量青春行。近一周的时间里,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未来将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