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迎接党代会 思政实践行(三)| 返叩历史,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赴福建思政实践纪实

来源:北京大学  2022-07-26 10:05:27   669 阅读

编者按: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百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思政实践课程以“奋进新征程 永远跟党走 喜迎二十大”为主题,设置“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四条主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作为课程主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讲单位,教务部作为主管单位,校团委作为执行单位,引领北大学子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300余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任授课教师,32个开课院系(含医学部)50余人次的院系党委书记、院长参与授课,280余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其他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助教;250余支课程团队、3600余名2021级本科生,奔赴25个省市开展思政实践,用青年之眼考察国计民生,用青年之声回应时代召唤,用青年之肩扛起使命担当,用奋发向上的青春风貌和求真力行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2022年暑期思政实践课程中,外国语学院共成立10支思政实践团队,4支团队已出行。福建实践团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副院长付志明带队,李睿恒老师担任任课教师,博士研究生王慧中担任助教,在一周之内探访英雄事迹,学习党史国史;走进海洋贸易,与友校一同进步;参观文化遗产,开阔眼界。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返叩历史,展望未来,坚定了以所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学习先烈,坚定信念

7月10日,抵达厦门后,福建思政实践团立即集合并直接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活动,铭记历史英雄,培养民族自豪。实践团的第一站是郑成功纪念馆。在纪念馆,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人生事迹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师生们对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展览中丰富多样的展品也为师生们展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英雄人物形象。



在郑成功纪念馆合影

随后,实践团前往中共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会址,传承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师生们在此认真学习了解了中共福建省二大的故事,不仅被张文秋和刘谦初浪漫的革命爱情故事触动,也为英勇牺牲的杨适的故事所感动。在房间内3位先贤的蜡像之前,同学们也还原了当时的会议场景,希望能够以此铭记他们为了理想信念而奉献牺牲的精神。

在晚上的交流总结会中,王慧中引导同学们开展讨论,分享了自己在这两处思政考察地点的收获。同学们也结合阅读《图说厦门党史》的心得体会相继发言。大家认为,这次来到郑成功纪念馆后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对郑成功家国情怀的形成过程与身份认同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淑静、付志明和李睿恒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身边认识的革命先辈的故事,号召同学们学习先辈精神,培养和强化自己的爱党爱国情怀。



交流总结会

放眼海洋,展望未来

7月11日,福建团的师生们前往厦门港口管理局。港口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处长林云光向师生们介绍了港口的布局和重要地位,讲解了“十四五”相关的规划和战略布局。

港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与师生们开展了进一步讨论。话题从疫情下的港口管理展开,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港口与经济腹地的产业对接、厦门港与全球贸易重点区域的建设、侨商与厦门港商业网络的联系等相关发展规划。历史学系徐冠勉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厦门港历史档案管理情况以及厦门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园区开发的规划与意向。双方在交谈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外院师生们将实践得来的一手资料同自己的专业与对象国联系在一起。从厦门港出发,同学们对世界贸易格局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制作问卷与访谈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认识到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况具有一定距离,这段经历也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合影

7月11日下午,师生们参加了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座谈会。厦大南洋研究院和北大外院的师生们各自介绍了各自院系组成情况、重点科研项目和学院培养计划。师生针对闽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概况、东南亚研究学科建设与新冠疫情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问题等方面进行交流。师生们探索了学科之间相互借鉴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整合优势资源的重要价值,希望未来双方学生在“我是外交官”和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学术活动中取得更加紧密的联系。



座谈会与会人员合影

探访历史,学习文化

7月13日下午,师生们一同参观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报告厅聆听了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孙静副教授的专题讲座“发掘古物与风俗调查:泉州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起源”。孙静结合泉州具体文化遗产发掘事例,详细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会后,师生们共同参观了馆内的展厅。在船舶展厅中,一艘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船只向大家展示着千年传承的航海技术发展与演进;港口展厅不仅展出了发掘出的部分船只、货物,还有各式各样的贸易往来记录,投影的图像也还原出泉州一直以来的繁荣与昌盛。另外,展厅中的语言元素以及背后的文化也吸引师生聚集在一起讨论。海交馆的游览经历让同学们将自己所学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切身体会到海上丝绸之路的长远意义与重要价值。



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7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师生们到黎明职业大学参访。坐落在校园里的“宝觉书院”是朱熹曾经讲学之处,在这里,师生认真观看了关于书院历史的纪录片。作为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购置了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机器的操作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在产鞋教学区,大家参观了高技术产鞋设备和鞋服设计教学区域;在新材料教学区,大家看到了先进的教学仿真生产车间和教学仪器。师生们认真聆听、专心学习,了解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和现状。师生们还参观了黎明职业大学海丝文化展厅,进一步调研泉州的海丝文化,了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当下。



在黎明职业大学合影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从中原到海疆,同学们探访革命遗址,追忆先烈,赓续红色血脉;走入城镇乡野,访谈先进,见证乡村振兴;在祖国河山参访调研,感受时代脉搏。北大学子始终心向党旗,怀揣热望,知行合一,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思考时代方向与个体融于集体的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新征程中贡献青年力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