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激昂青春 筑梦基层”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2-07-25 09:06:18   5383 阅读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郑亮 摄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在这个系列见面会中我们会邀请“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优秀志愿者代表与大家见面交流。“最美人物”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推荐,2014年以来我们先后发布了“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职工”“最美基层民警”“最美医生”“最美铁路人”等20个系列。今天来到我们新闻发布厅的“最美人物”是“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首先,我逐一介绍一下他们,他们是: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刚;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吴家镇双流村第一书记杨媚;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医保中心主任雍朝斌;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小学校长陶建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崔久秀。他们五位代表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大学毕业以后投身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担当。今天,请他们围绕“激昂青春 筑梦基层”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请他们逐一作自我介绍。

首先有请史晓刚。

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刚: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作个汇报和交流。我是枭龙科技的创始人史晓刚,大家可能看我年龄还不大,是一名90后,但是我创业非常早,25岁开始创业,到现在一转眼已经6年多了。我们主要做的技术是AR,也就是增强现实,提到这项技术大家应该不陌生,很多报告大家都会看到,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一项高精尖战略产业,也是国际上各大科技巨头、资本在竞相追逐的一个热点。这项技术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一台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的计算、演示、处理、通信能放到一个很小的眼镜里,眼前有一个透明的屏幕,就像大家看一些科幻电影里的场景,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创业六年多来,我们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最让我们自豪的一项成果是关于我们攻克了光栅波导核心技术,这项技术的攻克使我们成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极少数能够掌握光栅波导这项核心技术的原理工艺公司之一。我给大家进行一个展示,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拿的这个光学显示模组是我们最新一个研发成果,这个晶片非常薄,不到2毫米,比普通的眼镜片还要薄,投影光机只有指甲盖大小的1/3,可以完美的隐藏到眼镜腿里,这项技术突破性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我们现在能做到的AR眼镜的体积又大又重,通过这项技术突破可以把普通智能眼镜做的像普通眼镜一样轻便,从而可以促进这项技术向大众消费领域普及,让它成为智能手机和计算机之后的下一代的个人移动计算平台。后来我们基于这项核心技术研发了多款AR终端产品在工业、安防、融媒体、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和示范性应用。我们成立以来获得来自很多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包括高校的多轮战略投资,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国内AR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谢谢大家。

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吴家镇双流村第一书记杨媚:

大家好!我叫杨媚,是重庆市荣昌区的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我大学毕业后在蔬菜基地工作了两年,之后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我通过示范建大棚,带领村民建了600余亩蔬菜大棚,增加经济收益1000余万元。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家大院,培训村民4000余人次。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协会、股份制合作社和农产品销售公司,实现集体经济收益从零元增加到100余万元。我们创新举办了“吴家村脆莲白”文化节,打造了蔬菜种植的文化载体。同时,创立了我们村自己的丰收节。十年的时间,我在这里成家,也在这里成长,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行走在农家小院,我早已经成为双流村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今后我也将竭尽所能,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医保中心主任雍朝斌:

大家好,我叫雍朝斌,是贵州省织金县医保中心主任。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深信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认真履职尽责,也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在2017年,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号召,我报名前往石丫口村担任了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建立“习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还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引导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义诊活动十余次,受到村民一致好评。2020年初的时候,湖北武汉的疫情告急,我第一时间请战参加援鄂医疗队,进驻到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担任了医疗队工作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宣传负责人。在44天的时间里我们共收治病人522人,治愈出院279人,转院126人,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了一名基层医护人员的力量。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在吃劲阶段,基层医院、基层医疗队伍仍面临重大挑战,我将继续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小学校长陶建刚:

大家好,我叫陶建刚,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十年前,我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来到大山深处的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开启了支教生涯。在学校里我进行了一连串的创新与改革,扎扎实实地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进行了一连串的创新与改革,担负起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与义务,探索开发出了红色基因传承“135”模式。“1”是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灵魂,“3”是加强红色课程建设、红色基地建设、红色联盟建设,“5”是唱、讲、行、育、评,用实际行动来传承红色基因,把党的革命传统教育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乡村教育十年我已从一名支教老师成长为一名乡村教育的管理者,变的是工作和职责,不变的是永远爱孩子、爱基层、爱教育的心。今后我将继续把根扎在乡村学校,把心种在教育事业,把种埋进革命老区,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基层一线继续播撒希望。谢谢大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崔久秀:

大家好,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崔久秀。生长于齐鲁大地的我,2014年大学毕业和小伙伴一起,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一路向西,在火车上唱着歌就来到了新疆,成为了一名南疆驻村干部,也成为了一名新时代支边青年。来新疆之前,我对新疆的认知还停留在小时候的课本上,像吐鲁番的葡萄沟、达坂城的姑娘,除此之外几乎对新疆一无所知。来新疆之后,我在老百姓家门口学会了说维吾尔语,学会了跳新疆的麦西来甫舞蹈,和大家打成一片,他们还给我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小崔古丽”。在新疆的这八年间,我先后在县、乡、村、社区、农场等多个岗位工作,在这期间和我们的乡亲们一起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孩子们办起了“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了“幸福养老院”。在脱贫攻坚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我们还和大家一起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业和戈壁农业来增加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在和大家共同奋斗致富中,在组织的关心和许多人的帮助下,我在祖国边疆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我努力想把边疆少数民族各族群众的心声带到北京,带上两会,带给总书记。作为90后代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像今天这样,能够为我们新疆代言,为新疆发声,也为新疆正名。所以要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这几年我也多次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宣讲我们的支边故事,吸引更多新时代青年像我们一样选择到新疆、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大美新疆发展的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更加需要更多有志青年的加入。我也会一直带着一份初心,继续为我们大美新疆奔走呼吁,同时用心走好新时代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支边路。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五位代表的介绍。五位代表都非常年轻,在座的各位记者也都非常年轻,你们都是同龄人,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想进行交流。下面,请各位记者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京报记者:

请问杨媚代表关于选择的问题,刚才你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之后你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当时为什么选择回到农村带领村民建大棚、种蔬菜。当前全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问你所在的双流村有哪些具体规划和举措?谢谢。

杨媚:

关于为什么选择到农村工作,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我来自农村,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劳作,看着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一年到头还挣不到多少钱。那时候我心里就有一个种子播下来,想通过考农业大学,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回家之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之后,我如愿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毕业之后我也想回家真正地实践一下,于是来到了吴家镇双流村。双流村虽然是一个老蔬菜基地,有着3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是蔬菜种植技术很落后,品种比较单一,产量不高,农户收入也很低。很多村民纷纷放弃了蔬菜种植,选择了外出务工。当时镇里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但是农户考虑到投入大且看不到效益,没有人愿意建大棚。因为我自己是学农的,也在蔬菜基地干过,知道大棚蔬菜的好处,上市早、产量高,而且收益是露地蔬菜种植的两到三倍。于是我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光说不做假把式,说不听,我就做给你们看。我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做示范,不到四个月,大棚黄瓜就上市了,当时蔬菜价格很高,卖几元一斤。老百姓切切实实看到现代农业种植大棚蔬菜的好处,认为我这个黄毛丫头也是能种菜、会种菜的,而且还能赚到钱,于是跟我一起干了。

至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双流村的规划,根据国家乡村振兴20字的总要求,我们提出了“五美双流”建设目标。一是田园美,我们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施科学种田、良种良法,让田园增加的时候焕发生机、焕发绿色。二是环境美,通过搞好人居环境整治,倡导老百姓参与环境保护和美好家园,实现山美、水美、道路美、小院美。三是人心美,我们倡导劳动致富、诚信致善。双流村从上到80岁老人,下到8岁的小孩,只要能动,就都喜欢到地里劳作,这是双流村的优良传统。四是家庭美,通过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建设,创建新风小院、小院+,开展小院讲堂,树立小院意识、集体意识,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与美共美。五是生活美,生活富裕、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双流村村民腰包鼓了,道路设施也好了,妇女同胞们跳起来了坝坝舞,老年人们也利用健身设施锻炼了身体,所以日子就像重庆火锅一样越过越红火了。相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在村民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五美双流”一定会早日实现。

寿小丽:

大棚蔬菜的种植还是很需要技术的。我以前听说不同的地方,经度、纬度不一样,大棚的斜率也不一样。寿光蔬菜种得好,大棚的斜率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这很需要技术。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台上四位代表是一毕业就走向基层的,从告别象牙塔到走向农村、走到田间地头,在基层这些年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什么?现在回过头看,你们如何看待自己当初的选择,有过艰难的时刻吗?

崔久秀:

谢谢您的提问。我在基层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了,所以对这个话题有很多想说的。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那是八年前我刚分配工作的那天,我记得那是大冬天,天气特别冷。接我们的车,把我们从车站接到要工作地方的宿舍楼前。我没想到的是一开车门,就看到一大群老大爷老大妈,站在车前,鼓掌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他们眼神里满满都是真诚与善良。那一瞬间我特别感动。我从山东到新疆,在新疆一个亲人都没有,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被欢迎、是被需要的。这一幕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会记得一辈子,而且每次想起来心里都热乎乎的。

关于你所说的选择,对于我来说从山东到新疆这八年的时间,“你为什么到新疆?你为什么到基层?”这是我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有时候也会想,我生在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家里面因为一些变故,所以条件不是特别好。这么多年的求学路上,我一直都得到国家资助和社会帮助,特别是大学四年是靠国家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我才能顺利完成的。所以从小到大,我心里面藏着一份不一样的感恩,我真的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感谢社会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一直记得爷爷告诉我的一句话,他说长大后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人,选择南疆虽然没有穿上心心念念的军装,但我一样坚定地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可以说也是在践行着保家卫国的理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选择是必然。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答案还是一样的。

而且这几年在基层有一个体会,选择什么很重要,但是选择做什么更重要。关于你刚刚所说的第三点,最艰难的时刻。对我来说,应该没有比我听不懂维吾尔语那段时间更难的。我还记得,我们刚刚到新疆的时候,对维吾尔语完全陌生,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维吾尔语32个字母,而且有前连式、中连式、后连式不同的写法,书写顺序也是从右往左的,语法相对比较复杂。于是我们拿出了比高考还努力的劲头,除了学习课本,一有空就找我们老乡聊天,聊着聊着我发现好像能听懂了,会说的也多了。于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的维吾尔语基本达到了流利的水平,现在基本上实现张嘴就能说、提笔就能写,拿来就能念。语言关一过,发现很多事就很方便了,最明显是我们入户走访过程中,老百姓更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了,也是在说着说着的过程我们关系更近、感情更深,就走到彼此心里头了。这样来看,学会说维吾尔语虽然当时很艰难,但是现在对我来说,是我在南疆工作这八年最大的收获。谢谢!

雍朝斌:

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时候,我护理的第一位患者康复出院,这位60多岁的老人临走的时候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久久回不过神来,看着远去的老人我觉得在方舱医院里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说到选择,选择回到家乡,是因为毕业前学校组织了很多政策宣讲会,介绍到基层工作的好政策,我就想着回到家乡,在父母身边,又能有一个好的前景,我就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一路走来,最艰难的应该是当“大白”的考验。武汉的疫情刚刚开始暴发的时候,人员和物资都很紧缺。防护服又是医护人员唯一的战袍和护具,每一件都很珍贵,大家生怕弄脏和被污染,穿上以后要等到出舱才能脱掉。在江汉方舱医院里,我们穿着防护服来回跑动,头上的面罩又像紧箍咒一般,护目镜上产生的水雾又让视线特别模糊,穿时间长了头晕、憋气,甚至有时候是窒息的症状。但是看着一位位患者,救护他们是我们的职责,这里就是我的战场,我们要让每一位患者康复的出舱,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后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舱,每一次都是愉快地道别,因此我觉得离胜利又前进了一步。

寿小丽:

大家都特别不容易。刚才在休息室聊天时发现我们很有缘分,我们都是在2020年2月4日,同一天到了湖北武汉,援鄂医疗队当时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工作环境也非常危险。向朝斌致敬!

杨媚:

关于在基层工作,印象最深的一幕,应该是我在农村办了一场特殊的大棚婚礼。虽然没有长长的车队,也没有黄金钻戒,也没有大鱼大肉,摆上我们亲手种植的小黄瓜、小番茄,在村民的声声祝福中举办的结婚仪式,可以说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我扎根基层这么多年源源不竭的动力。回想这么多年自己的选择,我从不后悔,同时在基层我还收获了很多,也成长很快。讲到最艰难的时刻,应该是在我给村民作示范建大棚期间,那是在2012年7月21日,荣昌发生了6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我的大棚和住的窝棚,一夜之间全部被冲毁。洪水退却后,看到大棚架东倒西歪,刚爬满架的黄瓜苗,刚挂果的番茄苗全部死掉了。那一刻我真伤心,也是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也想过放弃,也犹豫过,打过退堂鼓,但是看着我身后村民们渴望致富的眼神,我觉得不能放弃,大不了重新再来,重新建大棚,重新育苗,重新栽种。好在这一次,不再是我一个人单枪匹马了,老百姓们都跟上来了,陆续有很多人跟着我一起建大棚,不到半年光景,我们村建了100余亩蔬菜大棚。也就有了我前面所说的那场别开生面的大棚婚礼。谢谢。

陶建刚:

我在乡村教育系统工作十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5月,北梁红军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把学校和家乡的变化进行了汇报。没想到,一周后,总书记给我们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革命老区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比振奋和激动,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说到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农村。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更知道在农村学校里面需要更多的年轻老师,没有农村老师辛勤地付出,一路的陪伴,我就不可能迈进大学校园。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陕西照金,成为一名光荣的特岗教师。

第三个问题,我最艰难的时刻。那就是我在2012年9月刚刚到北梁红军小学的时候,这是我最艰难的时刻。刚到的时候我听不懂这里的方言,吃不惯这里的面食,受不了这里动辄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学校教学设备都不是很完善,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感到非常懊悔。但是一次留守儿童的家访,让我得到很大触动。一位老奶奶紧握着我的双手说,“孩子很乖,但是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孩子很喜欢你,你不会也像之前的支教老师一样过半年就走了吧?”老人期待的眼神让我十分心酸,促使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留下来陪着孩子们成长成才,在基层做好服务。谢谢大家。

红星新闻记者:

提问史晓刚代表,自主研发意味着从0到1,无疑是一种挑战,请问当初你是怎么想到要创业的?创业过程中一定有困难、有成就、有收获,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谢谢。

史晓刚:

特别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那个问题没有机会回答,所以在这里我补充一下。首先,回答你刚才提到为什么选择创业。这可能和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从小受到一些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电子相关技术特别感兴趣,因为家里摆满了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相关的元器件,耳濡目染产生了兴趣。我从初中开始就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高二期间利用单片机编程做了一套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装置,这项成果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高中到大学,大学四年基本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参加各类科技类竞赛,当时荣获了很多国家级奖项。第二件事是作为负责人管理我们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现在回忆起来,那个时候培养了我对于创业的兴趣,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从大学的时候就基本确立了,将来一定要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人生的社会价值和理想目标。

大学毕业后,我到了一家大型的科技企业从事了两年研发工作。但是这个时间很短暂,只有两年。当时也没有按捺住自己内心对于创业的激情,当时为什么选择出来创业,有几个考虑。第一,在大企业更多扮演一颗螺丝钉的角色,我觉得我自己的梦想应该要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第二,当时AR这项技术才刚刚走向大众消费视野,消费者才知道这项技术,我当时深深被这项技术所触动。通过一个眼镜,眼前就可以显示图像,还可以戴眼镜去拍照、录像,这项技术非常神奇。那时候我就非常坚定地认为这项技术在未来一定会从方方面面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这项技术一定是颠覆性的。还有一个因素,2015年我创业的时候,正值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当时就下定决心,毅然出来创业,一直到现在。

还有一个问题,遇到的相关困难以及收获。创业过程非常艰难,作为科技创业者都很清楚,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尤其像我们这种公司是做硬科技创业的,包括刚才提到的光栅波导这项技术和做芯片一样,周期特别长、投入特别高、风险特别大,困难非常多。你刚才提到从0到1的突破,这句话形容我们做的技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做的这项技术,全球目前都在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我们连设计这项核心技术的仿真软件都没有,把仿真软件做出来之后还要设计各种光栅方案,设计了之后还要考虑怎么攻克工艺的问题,光刻机、高精尖装备、材料这些都非常困难,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以后,要考虑量产和成本的问题,就算是把这些全部解决了,这项新技术大众根本没有认知,怎么样和各行各业结合,促进传统行业和产业的转型发展,应用场景也是我们面临很重要的问题。包括资本的问题,怎样融资,包括团队组建都非常难。尤其在最早期的时候,不像现在最起码有资金、有一定的资源,那时候什么都没有,我记得连测试的环境都没有。2015年刚创业有半年的筹备期,基本上每天自己在画相关的原理图,在冬天自己骑十几公里自行车到专门的实验室去测试,因为那时候没有相关仪器设备,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经历了那个过程,现在正一步步走上正轨,之前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非常值得。我们做了这项技术,并且产生了很多成果,这一路获得了很多鲜花和掌声。自己最大的成就,小到为这项技术和行业作出了一定贡献,大到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对于这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贡献了我们的力量,作为一名科技创业者,这一点我感到非常自豪。

寿小丽:

晓刚刚才讲到的很多困难是很多创业者都会遇到的。对每一位创业者来说,是非经过不知道难,其中辛苦难尽言,但是再难,也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会获得成功。我们继续提问。

长江日报记者:

我想提问的是雍朝斌代表。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候,你主动申请到偏远山村担任驻村书记,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你再次主动请战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赶赴武汉抗疫一线。请问当时是什么促使你作出这个决定?你当时和家里人怎么沟通的,他们支持你吗?谢谢。

雍朝斌:

谢谢记者的提问。2016年的时候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幸参与了两次国家行动,也成为了终生难忘的宝贵经历。第一次参与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入党的第二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就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号召党员干部到基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之前我也没有到基层农村的经验,就特别想去看一看。我第一时间报了名,也如愿到了偏远的石丫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个时候实实在在参与到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医疗扶贫,也帮助村民解决了就业难、就医难的问题,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第二次是参与武汉疫情阻击战。在疫情刚开始暴发的时候,我带领8名医护人员接管了我们县隔离点,在那边收治病人。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知道武汉已经被迫封城,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我觉得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医务人员,责无旁贷,应该冲锋在前。2020年2月4日,贵州宣布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我知道后向院领导申请,领导同意后,那时候也不敢回家,也不敢告诉父母,到隔离点拿上简单的行李,就跟随医疗队到了机场,上了飞机我才给家里发了一条信息。后来接到妈妈的电话,她用特别沙哑的声音说:“你去吧,那是你的工作职责,但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说完她就把电话挂了,我觉得她肯定哭了,心里那个时候真是五味杂陈。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不害怕病毒,因为有病人需要我。但是作为女儿,我怕身体欠佳的父母为我担惊受怕。也正是因为妈妈这个电话,让我放下心里所有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这两次经历都是因为家人给予了最温暖、最安全的后方支持,才能让我在一线好好地工作,也体验了别样的青春。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首先对各位优秀毕业生在大学毕业以后能够选择基层建功立业奉献青春,我们对你们表示敬意。我们知道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较难,特别是今年毕业生人数又创了新高。在座各位作为今年毕业生的师哥师姐,你们有成功的创业、就业经历,能不能结合你们自己的经历,给你们的师弟师妹们提点建议,告诉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谢谢。

雍朝斌:

作为曾经医疗战线上的一名医务人员,我觉得基层医疗也很脆弱,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医疗队伍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急需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们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患者,能够很快地锻炼成长,提高业务技能。希望广大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够选择到基层锻炼成长,用所学所长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谢谢。

崔久秀:

关于这个问题也是我此行的一个目的,我这次来除了想要为新疆代言、发声、正名之外,还想和师弟、师妹们说几句话。刚才听了大家所说的,包括这几天和大家交流过程中,我其实很受触动、也非常感动。我也回想了自己当年做了一个很多人不太理解,觉得不太划算的选择。再想想我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我会跟大家说,首先如果可以在选择职业前尽可能把自己的理想镶嵌进去。大家都知道做着和自己理想有关的事情,真的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完全一致,希望尽可能地用相似的方式去实现。

第二,对已经毕业很多年的大学生来说,迷茫再所难免,但是慌张大可不必,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一个地方去不了就换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什么大不了。在新疆有一句话,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巅,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于沙漠戈壁,胡杨做到了。所以,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我们最要紧的是自己先作好准备,随时都可以做战胜逆境的雪莲和胡杨。

第三,新疆有着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如今的新疆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呈现出非常好的景象。南疆更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和圆梦场。在这里向师弟、师妹们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到新疆投身于守边护边、兴疆治疆的壮阔实践中,让我们的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谢谢大家。

史晓刚:

很多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确实都非常迷茫,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自己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我想说一句,其实心里不用过于焦虑。就拿我自己来讲,刚毕业的时候没有选定什么方向,都是后续通过工作,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首先要放平心态。

关于建议,第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自己的事业里,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久秀说的,还是要尽早地挖掘到自己的兴趣,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兴趣是驱动你把一切事业真正做好的最根本动力。我从小到大一直坚持做科技创新,直到现在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都没有放弃,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毕业生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

第二,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十年磨一剑或者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来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个人是一名科技创业者,在这里呼吁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毕业生,现在国家的创业创新环境非常好,在这里大有可为,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对于感兴趣的优秀毕业生来讲可以投入到我们国家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谢谢。

陶建刚:

面对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我想说的是基层的学校仍然需要很多新鲜血液。在远离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农村基层,仍然有很多孩子充满着希冀的目光,希望更多年轻朋友们能够同我一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播撒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做山区孩子收获知识的点灯人,做他们实现梦想的守望者。谢谢。

杨媚: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人生有很多次选择,毕业后的择业就是一次重大的选择,希望大家理智、慎重,又遵从自己内心。现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担起乡村振兴的重担。现在到农村基本上不用过“四关”了,不过可能要放弃和承受很多东西,但我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所以在这里呼吁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林院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施展拳脚,我们一起科技兴农、产业兴农、文化兴农,共同建设属于我们的美丽乡村。

寿小丽:

感觉我主持了一场校园招聘宣讲会。希望广大学子都能向你们的师哥师姐学习,他们这么努力工作,现在成绩这么突出。我们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提问陶建刚老师,毕业以后您选择到革命老区从教,致力于红色教育。孩子们喜欢吗?现在老区的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陶建刚: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什么搞红色教育。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照金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创建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每一座山、每一方土地都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故事,在这样一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红色基因,让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在照金的第一个学校就是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是1955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下而设立的学校,在这里我积极推进红色教育工作。举个具体例子,照金镇田峪村有一个山寨叫薛家寨,三面环山、易守难攻,这里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党政领导机关驻地,在这里曾经开展过著名的薛家寨保卫战。每年我都会带领孩子们爬薛家寨,孩子们喊苦喊累的时候,我都给他们加油鼓劲,鼓励他们向当年红军战士学习,战胜一切困难。

要说孩子喜欢不喜欢,我再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同学家境一般、学习一般,甚至连淘气也很一般,远不如其他孩子。面对这样一个“小透明”,我鼓励她试着当一名“小红星讲解员”。经过数十次的训练,她能够抑扬顿挫地讲陈家坡会议、薛家寨突围等很多红色故事,不仅收获了人们的掌声,而且获得了区上红色故事宣讲个人奖,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了自信心。

要说革命老区的变化,就拿北梁红军小学来说,在2012年时,我刚到北梁红军小学的时候,这里的教学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学校只有5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1到3年级33个孩子,4到6年级的学生需要到8公里外的镇上上学。总结一句话就是“三缺”,缺设备、缺老师、缺学生。十年后,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梁红军小学新建起了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塑胶操场,孩子们在学校能够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学校也恢复了完全小学,4到6年级的孩子不用走远路上学了。而且现在老师也已经增加到了18名,学生增加到160名,学校的教学质量获得了区教育综合评估二等奖。在我看来,红色教育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学习他们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在红色文化熏陶下小红星讲解员、小红星合唱团、小红星足球队等很多特色社团在照金的学校遍地开花,孩子们收获了独一份的骄傲与自豪。这也增加了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是在任何年代都需要的。谢谢大家。

寿小丽:

建刚把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应该很有成就感,这就是在基层乡村的小学做校长的最大成就感吧。

陶建刚:

基层的孩子确确实实是需要更多的年轻老师来教,这样才能让学校、让基层的教育越来越好。

寿小丽:

最后一个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

请问久秀,我发现你自我介绍里身上标签很多,从山东姑娘到“小崔古丽”再到90后人大代表,你自己更喜欢哪个称呼。新疆不是你的故乡,你作为年轻干部在异乡基层,而且还是民族地区任职有什么感受,跟我们分享一下。

崔久秀:

感谢您的提问。对于这三个身份,我都很喜欢。像刚刚您所说的,我能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小崔古丽”,我感到很幸福。我本身性格里有山东女孩的耿直大方,我觉得自己很自豪。同时能够代表新疆各族群众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两会,见到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我真的很光荣,同时深感责任使命重大。所以这三个身份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我都很喜欢。这三个身份可以说是很完整地构成了我的青春。我常常会用这三个身份来告诉我自己,崔久秀,新疆改变了你的一生,要用余生去改变新疆。这三个身份也一直激励着我不能停下,要继续努力,要为新疆,为这里的人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第二个问题,从东到西,从21岁、22岁到如今的三十而立,也从一名女大学毕业生成为一名南疆的基层干部,这些年我有很多感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两点感悟。第一点感悟,一句话,无论身在何处,心安之处就是家乡。对于从小吃馒头、煎饼长大的我,刚到新疆的时候有点不适应,新疆和山东不光是气候不同、饮食习惯不同,连太阳升起、落下的时间都不一样。我感觉不同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我来说刚到新疆那段时间想家是家常便饭。但是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新疆我遇到了一群特别有爱的人们,像妈妈一样待我的汗佐尔古丽、齐曼古丽,像姐姐一样的阿提古丽、阿祖古丽,还有像弟弟一样的依布拉衣木,还有一大群好阿卡好阿恰,他们把很多爱赠给我,让我在新疆有家的感觉,让我在新疆体验到了“围着火炉吃西瓜”的鲜活人间。新疆也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而且我还收获了家乡和山东,父母和老乡双份的幸福、双份的牵挂。所以,是他们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把脚下站的地方当作家乡,把身边服务的群众当成家人。这样在我们生活遇到困难,工作遇到挫折时就会更有力量。这是第一点感悟。

第二点感悟,基层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就像有人说的,基层的事小吗?是真的小。但是老百姓在乎的就是这些小事,他们在乎有人陪伴,有人惦记,有人带着发家致富,日子才更有盼头,所以想到这些,基层事虽小,但意义很大。我记得有一次夏末秋初,我站在红枣地里准备和老百姓一块儿摘红枣,那时候穿着凉鞋,脚底下是凉凉的,那个瞬间我突然之间知道了什么叫地气,这也让我更加有底气。所以,在基层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新疆真的在一天一天地变好。而且这份美好是有我一份的,是我和身边的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见证、一起参与的,所以心里面真的觉得在新疆、在基层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很难忘。所以基层事儿虽小,但幸福感很高。也欢迎大家到新疆,欢迎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喀什岳普湖县,我请大家吃沙漠火锅、吃沙漠烤肉。

寿小丽:

刚才上台之前,几位代表说第一次听到电报大楼的钟声,刚才你们应该又听到了电报大楼的钟声,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但五位代表分享了他们非常真实的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引人入胜又而感人至深。五位代表走出校园就投身基层,走进乡村,扎根老区,去到边疆,他们在基层一线带头创业、在关键时刻逆行出征,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在祖国边疆挥洒自己的青春。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青春可回首,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踊跃投身到基层一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在一线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今天的见面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代表,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