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南通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智能芯片封装测试项目是江苏省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图为南通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封装生产线。
许丛军摄(人民视觉)
图②:202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南京市阅城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度过自己的节日。
苏 阳摄(人民视觉)
图③: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提升了百姓幸福感。
陈 岗摄(人民视觉)
图④:江苏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示范样板。图为大运河河水滋润的扬州大地。
曲苏伟摄(人民视觉)
基层党建 凝心聚力
本报记者 王汉超
十年间,基层党建变化有多大?
在曾经“老问题久拖,新情况不断”的南京仙林街道,2018年暴雪,干群志愿者齐上阵,加上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师生奋战一夜,竟然“一夜雪无”。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南京市栖霞区的仙林街道,由边郊农牧场逐渐发展为大学城,28万人口结构复杂,管理是大难题。以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召集辖区物业单位开会,结果仅到了两个人。如今,涉及200多家单位的临时会议,通知后半小时人员到齐。每年街道还召集两次千人党员群众大会,向群众报告工作、作出承诺。在仙林,事事有人管,矛盾就地化解,“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千条万条经验,说到一点就是坚持不懈抓基层党建。像滚雪球一样,党员凝聚起来,就能把群众凝聚起来,最终把各方资源要素凝聚起来。
孙金娣带头深入基层,访民情、解难题,“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干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急群众所急,群众就能感受到党在身边。有个老小区杆线下地改造,需要很多资金。街道“自讨苦吃”,四处奔走,请国网江苏电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江苏有线等将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在多方帮助下完成改造。
这是江苏持续实施“五聚焦五落实”行动的缩影。这项行动切实提升基层组织力,激发了基层党建新动能。
科技解忧 绿水长流
本报记者 王伟健
冯海进说:“以前执法,三个人蹲守三天,才抓住炼钢作坊违法排污的现行。”现在,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监控系统,然后再去现场处理反馈。这样的环保执法局面是如何改善的?
说起十多年前的执法情形,泰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土壤环境执法科科长冯海进记忆犹新,“我们费力查处了违法企业,但因为监管惩治的‘工具’太少,无法实施有效监管。没过几天这些企业又和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
7月7日,在泰州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王昌尧打开了“省级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全市272家重点监控企业废水、废气数据24小时实时监控。冯海进说,“以前查违法是靠‘铁脚板’漫天撒网,现在是用大数据系统有的放矢。”
泰州的大数据系统也被用于长江生态保护。“我们建设大数据平台,利用卫星遥感、AI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手段,在97.8公里的长江泰州段构建了一张水、陆、空立体式监测监控网。”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晓蕾说,2019年以来,泰州累计投资131亿元,实施长江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治理等41项专项行动,让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
文化惠民 精准有效
本报记者 姚雪青
一到点儿,村民张芳桃就准时出现在“张家镗舞”的排练现场,与他一同出现的还有村里另外30名表演者。在江苏,唱戏的“文化人”越来越多,打牌的“闲人”越来越少,这样的改变是如何做到的?
镇江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村文化馆门前,文艺表演队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张家镗舞”的排练。辅导老师何伟是句容市文化馆馆长,每月来村辅导一次。队伍中,44岁的张芳桃是芦江村村民,利用午后农闲时间来参与排练。“3年前,村里入户走访问我想学什么文艺项目,我小时候看过镗舞表演,觉得适合我,就报了名。”张芳桃说。
原来,2019年7月,镇江启动“乡村(社区)文艺播种计划”。为提升文化惠民精准度,镇江各辖区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征集群众文艺需求,汇总出各建制村(社区)器乐、声乐、书法、摄影等六大类文艺需求约750项,建立了近300人的文艺志愿辅导教师资源库,精准为群众服务。
“怎样确保文化惠民更受群众欢迎?还得问需于民。”镇江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小琪介绍,过去,我们组织的文艺下乡多是主动“派餐”;现在,量身定制各村的文化服务项目让村民“点餐”。“这种‘种文化’的方式,就是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高小琪说。目前,镇江“乡村(社区)文艺播种计划”已开办志愿辅导7000余场。
这是江苏文化惠民十年间发展的一个缩影。江苏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机制,有效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率和获得感。
居家养老 温馨美好
本报记者 白光迪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计划,让年近91岁的刘云弟老人既能保证必需的日常健康护理以及实时健康监测,又能避免去医院的路途奔波。这样细心周到的服务是如何落地的?
上午6点,家住南京市的刘云弟老人起床洗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虽然年近91岁,但精神矍铄。
退休后,刘云弟一直选择居家养老,但随着年龄增大,需要日常健康护理以及实时健康监测服务。2019年底,她的大儿子了解到南京市有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计划,便帮老人报了名。
刘云弟的家位于鼓楼区玉泉路8号,家中安装了13处适老化设施:扶手、防滑脚垫、感应夜灯、智能门磁、水位报警监测等。“其中的报警系统都实时联网,可以了解老人的日常活动轨迹,确认老人健康状态。”北京西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韩雪介绍。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计划,会为老人每天提供至少一小时的护工卫生保洁上门服务,每周安排健康护理员上门检测血压血糖,每月安排一次家庭医生上门诊疗。“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让我们生活更舒心了。”刘云弟说。
鼓楼区民政部门人员介绍,每户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都由区财政支付,每年投入3000万元的运营补贴。开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让养老机构、社区、居家老人形成了闭环,方便全天候照料老人,养老成本降至普通养老机构费用的1/3。
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4万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家庭进行补助,并参照养老机构补贴标准发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运营补贴。
技术创新 制造升级
本报记者 尹晓宇
十年前,面对中国核电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广阔前景和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的市场空白,上上电缆集团没有现成材料、没有现成工艺,这样的被动局面该如何破局?
常州溧阳市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产品展厅,陈列着核电站模型,模拟了上上电缆在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中的应用。核电站壳内电缆,对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特殊的工作环境又要求其在辐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寿命达60年,堪称电缆界“皇冠上的明珠”。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丁山华记得, 2013年,上上电缆的科研团队攻克了几十个难关,终于研制出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填补了空白。
十年前,上上电缆为AP1000做核电缆的时候,没有现成材料可用,就自己研发;工艺上需要优化,就自己设计实验装置测试。如今,公司已经建起了3个工艺工装研究室、8个可靠性实验室、10个材料研发实验室,可以满足模拟实际工况的使用验证等环节的需求,为技术创新搭建了更高的研发平台。现在,中国在建、已建的核电项目几乎都用上上电缆的产品。继应用于三代核电的产品成功后,这几年,随着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上上电缆又开始了应用于四代核电技术的产品研发。
在常州,像上上电缆这样秉承“专精主业”工匠精神的企业不少。常州市副市长徐华勤介绍,常州目前拥有200多家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位居全省第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江苏,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0日 10 版)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