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抗疫进行时】挺立的青春身影

来源:兰州大学  2022-07-20 09:35:39   636 阅读

“有没有党员?有的出来举个手。”“老师我是。”在听到召唤后,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博士二年级的李媛茜从宿舍举手站了出来,协助值班老师摸排起留校学生的情况。

即将迈入研三的化学化工学院刘亚君在今年暑假选择了留校学习,父亲作为一名老党员在社区做志愿者的经历鼓舞了她,校园临时管控后她也申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老师让我去吧,我当过兵可能体力好点。”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唐蓉同学的爷爷、哥哥、弟弟都是军人,参军入伍的经历让她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在报名成功后便忙碌地开展起志愿工作,“既然报了名我时刻准备待命”。



城关校区西区8号楼驻楼老师和志愿者合影

虽然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但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8号楼的志愿者。协助驻楼老师完成本楼宇学生的核酸检测、三餐配送和心理疏导工作,动员身边同学合理作息、健康运动、开展学习科研,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们主动靠前,为疫情防控汇聚起青春力量。



刘亚君给同学们送餐

作为志愿者她们的工作非常规律。早上八点半和驻楼老师、保卫人员、宿管阿姨一起负责全楼层早餐的发放,中午十一点半发放午餐,晚上六点又继续发放晚餐,同时提前统计每餐用餐人数,并在核酸检测时逐一核对信息并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如此循环。

早中晚三餐的配送是志愿活动里的“重头戏”。8号楼有滞留学生284人,一日三餐都需要先配送到相应的楼层,再逐一发放到宿舍。在七层高的楼里上上下下“全副武装”往返两三次,不一会便气喘吁吁。每次穿上防护服,提着二三十份饭上楼不一会就开始闷热难受,但为了不浪费物资,她们很少喝水,尽量避免去厕所。

志愿工作中也会遇到同学们的不耐烦情绪,这时候唐蓉就会积极安抚。“可能大家没有完全意识到疫情形势的严峻复杂,这时候耐心解释就很重要了,好在最后大家都很理解。”唐蓉说,“有的女孩子因为健康码变黄很不安,我就陪她们聊聊天,这对稳定情绪很管用。”



李媛茜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李媛茜给家里人拍了一张照片,家里人还有点担心她的安全,她却说“我自己心里倒还好,觉得挺充实。”志愿工作中,让李媛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跟其他同学、驻楼老师抢着送餐的情形,“大家都说没事我来,然后就一个手拎两个大袋子上楼了,”她笑着说,“每个人都争相干活,真是人间有大爱的那种感觉,我觉得总是会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起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

楼宇里同学们对志愿活动的积极反馈也给了她们很大的鼓励,“大家对我们志愿者都特别的好,特别客气,每次送餐的时候她们一直在说谢谢,说你们辛苦了、太累了,我一直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刘亚君说。

除了开展志愿活动,封控管理期间刘亚君和舍友每天饭后就开始各自的学习,到晚上的时候大家相约一起跳操做运动,“晚上大家一起跳一下,也可以调节疫情期间的情绪,运动一下心情会变好。”



梁利娟的防护服

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梁利娟本科时就在天水市秦安县参加过支教活动,负责全科授课,如今再次投身志愿工作,在看文献之余服务同学反而成了她生活的调剂,导师每天的问候和关心也让她觉得很安心。梁利娟用“太多了”来形容在志愿活动中遇到暖心事:“同学们课业繁忙却争先恐后报名;老师们早出晚归在公寓值守;宿管阿姨带病照顾我们……作为志愿者真切体验了一次他们的辛苦。”



身穿军装的唐蓉

志愿者之间的互帮互助也深深打动着唐蓉。“我们志愿者都是在微信里沟通,虽然谁都不认识谁,但有的男生看到我们女生排班到了凌晨,就主动提出换班。”疫情下的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带给唐蓉很多感动。

骄傲地告诉家里人自己是疫情防控志愿者,把志愿活动当做学习生活的调剂干得津津有味……城关校区西区8号楼的学生志愿者是疫情期间无数默默奉献的兰大人的缩影,他们悉心为大家搭建起一方井然有序的小天地,在抗击疫情中汇聚力量也孕育着希望。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