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候政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制定经济高效的气候政策,这对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气候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日前,清华大学核研院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团队在全球碳社会成本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
碳社会成本(Social cost of carbon, SCC)定义了单位碳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它可以量化气候减缓政策的潜在收益,是进行气候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工具。目前,对于碳社会成本的评估主要依赖三个综合评估模型:DICE模型、FUND模型和PAGE模型。这些综合评估模型将经济学、气候科学等不同的学科知识纳入了统一的框架,为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DICE模型的开发工作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同综合评估模型对碳社会成本的评估结果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不一致的碳社会成本估计会导致对减排成本和效益的认知产生偏差,进而削弱气候政策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在开源平台上对DICE模型、FUND模型和PAGE模型进行了重新建模,并通过建立量化分解方法,探索了不同综合评估模型之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气候建模差异是造成各综合评估模型对碳社会成本不一致估计的主要原因,其可以解释60%至95%的碳社会成本差异,远远大于综合评估模型中其他模块的影响。其中,气候建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综合模型对气候系统热惯性有关的参数处理不同,使得各模型对于平衡气候敏感性参数的反馈存在很大差别,影响了对碳社会成本的评估。
该研究进一步利用简单气候模型Hector统一了不同综合评估模型的气候模块。与综合评估模型中过度简化的气候模块相比,Hector模型对最关键的全球尺度地球系统过程有更详细的表述。在统一气候模块后,综合评估模型消除了由于气候建模方法不同而产生的碳社会成本评估结果差异,并在默认的3%贴现率的每种情况下产生更一致的碳社会成本估计,约为36美元每吨CO2。除了全球碳社会成本之外,区域碳社会成本也在统一气候模块后产生趋于一致的估计。
综上,该研究建议通过在综合评估模型中整合最新的气候科学,提高碳社会成本估计的透明度、一致性和可信度,以支持气候决策。
7月15日,相关成果以“气候建模差异解释了综合评估模型对碳社会成本的不一致估计”(Climate module disparities explain inconsistent estimates of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 i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为题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姊妹刊《同一个地球》(One Earth)上。核研院副教授滕飞为论文通讯作者,核研院博士后王天鹏为论文第一作者,其他合作作者包括核研院2019级博士生邓旭和谢俊。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资金支持。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