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他的青春底色是红色|毕业生

来源:复旦大学  2022-07-20 09:17:52   253 阅读




侯东岳

红色,代表着搏动的生命、不竭的活力。作为一名复旦医学生,侯东岳始终在追寻着心中的那一抹红。

在实验室,他是笃行不怠的药学人,跨越学科,将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结合,致力于药物研发,守卫人民生命健康。

在人群中,他是博爱奉献的红十字志愿者、冲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党员,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

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与守护,就是侯东岳永远追寻的方向。

学科交叉,开启科研探索之路

“在分子量上,如果把传统小分子药物比作小汽车,那么抗体分子更像是一架大飞机,具有很多小分子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讲台上,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药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鞠佃文引经据典,向同学们生动地讲解生物药物理论。台下,正在认真聆听的侯东岳,对生物药物萌生了兴趣。作为一名药学生,他有感于目前新药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的困境,时常思考如何加速我国新药研发,守卫民众健康。



侯东岳与导师合影

这次讲座结束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侯东岳向鞠佃文教授发送一封邮件,表达了希望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愿望,并得到了这个机会。

进入鞠佃文教授课题组后,侯东岳跟随着师兄师姐进行噬菌体展示方面的实验训练。“看似枯燥,但实际上包含很多乐趣。”侯东岳说,从文献到实验,再回归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逐渐掌握了实验技能和相关理论。

然而,疫情来袭,很多实验短时间无法开展,侯东岳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在课题组学习时,他曾和同伴一起尝试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被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的巨大魅力深深吸引。

“它能够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挖掘海量的序列中潜藏的规律,这是人脑无法做到的。”他解释道。

然而,对侯东岳而言,跨学科研究面临诸多困难,薄弱的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知识短板、设想与实践间的鸿沟……面对崭新的领域,他并未退缩,而是从零开始,自学人工智能知识,在寻找老师帮助的同时,他也积极在网上寻找资源。从入门到灵活运用,他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掌握了项目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课题组曾贤老师的指导下,侯东岳结合现有算法,成功搭建了可智能筛选抗体的模型,加速抗体药物研发。该项目成功立项,申报曦源项目,目前已顺利结项获评优秀,并经院内选拔作为四名代表之一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是侯东岳感兴趣的方向,所以他坚定加入了卓博计划。未来,他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药物设计领域,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生物药物尤其是核酸药物的研发之中,为加速我国药物研发、守护民众生命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侯东岳还前往世界500强勃林格殷格翰药业进行实习,深入接触医药产业。他还跟随邵黎明教授参与运营上海市教委的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信息平台,与其余8名志愿者用一年多的时间整合加工生物医药相关信息,方便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相当于信息猎人吧。”侯东岳笑言。

守护生命健康,贡献青年担当

2018年9月,刚入学不久,侯东岳就加入了复旦大学红十字会急救队,开启了他作为“红会人”的旅程。

他的初心很简单:学习一门本领,在关键时刻希望自己能挺身而出、派上用场。



军训期间,侯东岳为张江校区同学普及急救知识

在急救队,侯东岳通过队内培训成功考取上海市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和团队成员一起致力于传播救护知识。担任急救队副队长期间,他在校内外主导开展10 余场应急救护宣传活动。他说:“教大家急救,是想更好地守护生命健康安全,而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渴望是对我最好的回应,也是我的动力源泉。”

2019年,上海红十字青年网络成立,面向全市展开骨干选拔。那年大二的侯东岳鼓起勇气报名,当选为上海市红十字青年网络项目部应急救护组组长。任急救组组长、项目部部长期间,侯东岳为市红会、校红会策划运营各类活动及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 298.5 小时,两年内共完成 400 余名高校救护员的培训。

去年,侯东岳还参与了“时光荏苒,记忆不老”上海市高校红会为老服务项目。作为核心成员,他与团队创新性地将“口述史”形式与为老服务项目结合,在给长辈带来心灵慰藉的同时,以青年之手记述建党百年的故事。这个形式,后来在全上海市高校范围内展开推广。

项目开展期间,两位老人在记述完口述史不久后离世,这让侯东岳更意识到口述史的意义所在,也坚定了继续下去的决心。“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很难留下一本书去记录他们的故事。”他说,在服务老人、编写口述史的过程中,学习并传承老一辈宝贵的精神品格,对青年群体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成长。



为老服务活动中,侯东岳与服务对象交谈

如今,他迈上了红十字与红新月项目的国际舞台,作为亚太红十字青年网络工作组成员,多次作为嘉宾、主持人参与亚太级别国际会议的筹备与召开,致力于发出中国红十字青年的声音,为推动亚太地区人道传播、青年参与贡献力量。

回顾在红会三年多的种种,侯东岳说,所有工作都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人道,为了人的生命健康及尊严,而这个核心,从未改变。

疫情期间,侯东岳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抗疫一线。4月中旬,张江校区高科苑 1 号楼出现核酸结果异常,全楼进入封控管理。最初的一周,作为楼长的侯东岳和另一位楼内学生党员,一起负责楼内200余名同学的三餐及物资发放、垃圾清运等任务。最累的一次,他们一连五天送餐送水,体力消耗极大,一天要换三套防护服,双手都被汗水泡得发白。后期,他又与住楼辅导员共同参与到楼内信息管理统筹、物资管理与协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等事务中。



封控管理期间侯东岳为同学打开水



封楼期间侯东岳和同伴送餐

复旦四年,侯东岳在科研探索和志愿服务中蜕变成长。未来,他将以一名直博生的身份继续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向着AI药物设计领域不断进军,并在红十字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坚毅挑起党员使命与责任,让那抹红色永不停息,跃动心间。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