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光明日报】我国文博工作进展掠影:让历史对话现实、指引未来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2-07-18 14:28:21   192 阅读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近日,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7月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们回信并对文博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文博工作者们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国文博领域近年来发展状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近日,“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开幕。展厅内,有块不一样的玻璃:乍一看很普通,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变成了显示屏。点击文字,屏幕“秒变”考古现场,多媒体手段展示的丰富信息和展柜里的实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块OLED屏,是近年来国博“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次探索。据悉,首个国博原创虚拟数智人也将在近期“入职”,成为观众在博物馆穿越时空、对话历史的“向导员”。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们回信中,对博物馆工作作出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关怀下,我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文博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活起来,文化自信可知可感

参观博物馆,就是聆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如何让这场对话更鲜活生动,博物馆人不断探索。

走出馆舍、“送展览到身边”,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方式。

开馆3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形式,让展览走进香港、江西、福建等地;而5G+AR/VR展馆的建设,让西迁精神传扬的范围更大更广。

讲出来,学术研究筑基搭桥

守护好灿烂的文化遗产、讲述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打好学术研究基础,必不可少。

作为高校博物馆,交大西迁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自带优势。“我们正在打造首个西迁资源数字平台,集史料档案、音视频、图书文献数据库、网络课堂等为一体,为深度研究阐释西迁精神奠定基础。”馆长吕青说。

文章节选自2022年7月18日光明日报07版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