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7月5日,学校召开2022年第一次科研工作例会,校长杜惠平、副校长刘小康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教育部科研平台负责人、市级创新群体和创新团队负责人、科研秘书、青年博士代表等近100人参加,会议由科研院副院长陈忠敏主持。
会上,科研院院长张志刚对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从项目组织、平台建设、团队建设、成果培育、军工资源开拓等五个方面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服务化、服务人性化”工作准则,对2021-2022年学校新出台(修订)的11项科研制度逐一进行了解读,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降压,促进创新成果迸发涌流。
副院长冯晋在总结历年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工作经验基础上,就2023年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提出了国家“两金”项目“点-线-面”相结合工作方案,并要求各二级学院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引导科研人员切实提高申报质量,促进学校基础研究发展。
在认真听取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会计学院等参会人员的交流发言后,刘小康副校长指出,上半年,全校科研工作扎实推进,成绩可圈可点。一是科研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上半年我校科研经费同比保持增长,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工作稳步推进,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为可期。二是科研组织模式持续创新。学校在人文社科繁荣发展、校地、校企、校院合作、科研平台建设、国防特色打造、科研团队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突破。三是学校科研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今年,学校提高了二级单位科研考核比重,创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必将进一步激发学校科研创新活力,推动学校科研事业快速发展。
最后,杜惠平校长强调,一直以来,科研院工作扎实有力,对于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未来,一是提高站位和认识。要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全体教职工要把科研摆在更加显著的位置。二是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勇于在政策举措上大胆探索,要持续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为学校教职工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从采集信息、分析需求、匹配资源等环节着手,为教职工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科研服务,努力开创学校科研工作新局面。
校党委常委、校长杜惠平讲话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小康讲话
会议现场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