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 (图片来源:法学院)
为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课程建设质量,6月21日上午,来自法学院刑法学科的骆多老师与民商法学院民法学科的郑志峰老师、赵自轩老师用“三师同堂”的方式,以近期热点事件为例,从侵权与刑法的交叉视野出发,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民法学(三)侵权责任法”的课堂上,为同学们展开了跨学科、多角度、启发性的高阶性、研讨式教学。
课堂内容 (图片来源:法学院)
课程上,老师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动物致害责任和高度危险责任等特殊侵权制度,阐释了侵权责任法背后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意图。此外,老师们还以高空抛物等典型案例为切入,就刑法与侵权责任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手段、调整目的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展开了研讨式教学,启发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内容 (图片来源:法学院)
课程最后,骆多老师寄语同学们要充分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共识、伦理价值和人文关怀,时刻保持同理心,摒弃“专业的偏见”。赵自轩老师要求同学们能够发现侵权责任法的魅力,熟练掌握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民法知识。郑志峰老师总结到,侵权责任法与刑法虽属于不同的部门法律,但二者存在着交叉的法律规制智慧和方法,希望同学们拥有民法的自由热情与刑法的克制理性,成为视野丰富、能力全面的法律人。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充满激情、氛围热烈,将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人文情怀融贯一体的研讨式教学,使得其耳目一新、体验极好,深刻体会到了大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丰富精神世界、完善人格品质、增强人文情怀的圣地,这样的多师同堂教学“多多益善”。
合影 (图片来源:法学院)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