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年,“00后”也开始走向学校与社会的人生岔路口。他们既有兴奋与斗志,也有焦虑与不安。在毕业到来之际,他们如同一朵朵浪花,听从内心的声音,奔向自己选择的“星辰大海”。
扎根基层:传承前辈接力棒,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永久奋斗,报效国家!”6月15日,中南大学2022届选调生出征仪式上,生物科学专业1802班的周子涵和200余名即将到基层工作的选调生们一同宣誓。毕业后,他将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
周子涵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爷爷的影响。周子涵的爷爷退休前是一名国企工程师,也是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爷爷将毛主席画像、五星红旗、中国地图摆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正是在这样一位老党员的引导下,在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家庭环境熏陶中,周子涵做出了毕业后要前往祖国边疆建功立业的决定。周子涵说,“在很多人看来基层工作都是与当地的老百姓打交道,处理他们在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我认为这些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实打实的帮助,我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是难以言表的。”
树的影子很长很长,但根永远扎在土里。时代在不断改变,青年思想也更加活跃,但爱国情怀依旧流淌于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血液中。如今,“00后”们自觉举起了这支火炬,千万与周子涵一样选择扎根基层的“后浪”将报国精神传承。
关于即将奔赴的工作岗位,周子涵认为首先要学习藏区的相关习俗、文化及语言,努力融入当地群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21世纪的第一届‘00后’毕业生之一,我认为我有责任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志一道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去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
走向企业:自主人生,奋斗在技术研发的一线
“始终秉持着开放心态,尽情挖掘不同赛道带给个人的成长,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我所坚持的价值理念。”这位面对采访神采奕奕、自信满满的男孩是今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张瀚元。求职季,他早早拿到了腾讯公司后台工程师的offer。“想要出去‘闯一闯’、走向广阔的一线企业”是他在大学较早阶段就清晰立下的职业规划。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断用行动去探索前进的路。
从大一开始,张瀚元便开始朝着自己设定的未来方向一步步走去。大一暑假,张瀚元申请到了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交换名额。在交换学习的过程中他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他在本科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时,辅修了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项目,并斩获了2个国家级、数十个省级校级荣誉,还先后在上海声网、腾讯、商汤科技进行了3段实习,提前积累了职场经验。
张瀚元认为,作为第一批进入职场的“00后”,相比于前辈,自己虽然欠缺技术沉淀,但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弱于人。在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过程中,他会时刻提醒自己以更加灵活、创新和思维和更加成熟、勇敢的状态去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历练中实现更好的成长。
在张瀚元身上,可以看到“00”后面对未知具备更多自主心态、探索精神与勇气。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却不被各式各样的信息所诱惑,反而利用信息为未来制定更加明确的规划。
面对未来,张瀚元充满期待,“我想继续扎根一线研发,不断地夯实自己的基础能力,拓展自己的技术视野,将自己的技术展现给世界,用技术创造价值,用技术回馈社会,向着技术专家的目标前进。”
二度参军:强国有我,愿将热血献军魂
“敬礼!”6月14日,中南大学2022届毕业生座谈会上,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1801班陈威身着一袭飒爽的军装,向母校、向师长献出作为军人的最高礼仪。曾应征入伍的他选择毕业后参加退役士兵二次入伍直招军官招录选拔,继续留在湖南驻地,再次回到军营。
步入大学之初,怀着梦想与期待的陈威做出决定:参军入伍,用两年的时间换一个惜时拼搏的自己。随后,他成功穿上军装,唱着强军战歌走上了军旅之路。
初到部队,几近垫底的考核成绩曾让陈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他没有就此沮丧消沉,而是拼尽全力改变自己,咬牙坚持,不偷一点懒,即便浑身疼痛也坚持着完成所有的训练。“两年的部队生活,第一次拉练的疲惫、第一次跑武装五公里越野跑哭自己、第一次平板撑撑烂肘子、第一次战术爬行爬烂肘膝、第一次看着自己染着鲜血衣裤的感觉……那都是我们青春奋斗时的样子,真的很美。”最终,陈威以连续两年军事考核全部科目总评优秀,连续两年获得优秀义务兵、支队级嘉奖的成绩,交上了一张作为中南学子的答卷。
“娇生惯养”曾是这一代“后浪”们身上的标签,而如陈威一般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撕下了这样的偏见,向社会展现出新时期青年们的责任与担当。“不怕苦”“不怕累”“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他们新的代名词。
“参军是光荣的,随时准备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出现,那种没有丝毫杂质的付出,是我所向往的。”即将再次将热血洒在军营里、让青春奋斗在部队中的陈威谈及未来,眼神坚毅。
坚持所爱:理想为灯,纸上苍生寄无悔
“汉语言文学是我喜欢的专业,是我真正想做研究的事物,我想做出成果,不想浅尝辄止。书生所为既然是纸上苍生,无用之学便要做得至情尽兴。”2018级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耿璇说。在多数人选择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毕业季,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继续在热爱的研究领域畅游。
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耿璇在大学期间,坚定不移地在专业道路上探索着。大学四年,耿璇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规划: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究项目,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文学评论方面的写作与社团活动,并在社会科学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020年寒假,耿璇加入了由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和中南大学古桥研究项目。在此期间,她努力学习数据库技术、查阅典籍的方法与一些目录学的知识,并大量阅读文献、持续撰写文章。一张张荣誉奖状、一行行印成铅字的成果让她更有动力沿着既定的目标行进。
谈到未来方向的考虑,耿璇表示她早早就下定了要一直在文学的领域深耕到底的决心。“我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工作,但真正可以心无旁骛读书学习的,其实也只有青春这几年。”带着在中南的收获,耿璇保研到了自己理想的学府,她将心怀热爱,继续前行。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