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我校举办“中华文化大讲堂”第七讲,宁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郎伟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当代价值》的讲座。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永强主持。
郎伟从“文化及文化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与见解。
讲座中,郎伟首先从理论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文化与文化的功能。对广义上的文化和狭义上的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他认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象征着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作为一个上下传承5000余年的文明古国,中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谈及文化的功能时,他认为,每一个民族思想意识深处的“文化沉淀物”,会被通俗地称之为民族文化的“根”。文化具有使人类变得高贵和美好、凝聚人心、约束人的行为、保护民族的功能。
郎伟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和贴近现实的深入思考,在讲座中举重若轻,典籍旁征博引,掌故信手拈来,以独到的视角,重点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及特性。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包括在人与自然天地关系的理解上,主张“天人合一”,提倡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气息相通;在构造美好的理想社会方面,一直以“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为始终追求的目标;在人与人关系的处理上,主张“仁者爱人”;在治国理政方面,推崇“以民为本”;始终提倡和推崇“君子”人格,主张君子应该培养“浩然之气”,奋力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和责任;主张“家本位”,重视家风家教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反对思想和行为的极端性,提倡为人处世的“中和”与“中庸”态度、居安思危意识、忧患意识。
他从历史与现实维度,用文学的语言和哲学的思辩方式,解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即思虑问题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融合性、包容性、顽强性和创新性。在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时,郎伟认为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沉淀保留了非常丰厚的社会智慧和人生智慧。这些思想观念构成了世代相传的精神性基因,经岁月磨砺仍然绽放光芒,至今仍让我们终生受益。
朗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富饶美丽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资源;为建设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思想和榜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他希望教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汲取营养和智慧,修炼内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学子的精神给养。
王永强在总结中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具有很强的时代引领性。中华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密切相关。中华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在人格塑造中体现,让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
听讲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座,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认识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关负责人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讲座。
郎伟,男,1962年生,浙江杭州人。1980年以高考宁夏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1984年本科毕业,分配到宁夏大学中文系任教。1988年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研究生,1991年研究生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宁夏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宁夏大学“西北民族地区语言文学与文献”博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从教38年来,两次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得宁夏高等院校“教学名师”称号,2015年获得宁夏首届“塞上名师”称号。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家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宁夏文学艺术奖一等奖等。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