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佳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就开始尝试建立保管、陈列各类革命文物的博物馆。其中,由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筹建,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二苏大”会)召开期间对外开放的中央革命博物馆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级别最高的博物馆。它的建立和开放,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以及提高和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初心。
创办苏维埃中央革命博物馆构想的提出
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第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提出,要“编纂红军战史及死难同志传略,并收集其遗嘱遗物作纪念品”。虽然限于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这一决议案还未能考虑到建立革命博物馆来陈列和保存这些革命文物,但是收集、整理革命人物的相关文献资料、实物等设想已经开始萌生。
随着各地各级苏区政权陆续建立及各项苏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文博工作也被提上各地苏区政府的议事日程。1930年8月,在中共闽西特委的指导下,闽西苏区政府及其下属各县苏区政府就希望筹备建立革命纪念馆或博物馆,借以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进而做好党政宣传教育工作。这些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新建的一些纪念馆或博物馆普遍规模不大,尤其是陈列品较少,因此参观的群众不多,影响也较为有限。
苏区博物馆建设工作乃至文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还是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会)召开期间,大会筹备委员会就举办过红军战利品展览。这次展览虽然陈列品不多,但在苏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于是便启发了中央苏区政府建立中央革命文物博物馆的构想。
在苏区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开展后,作为承担中央苏区文化工作的主要部门,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在成立之后召开的第一次文化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做好苏区革命遗迹在内的各类文物的征集、保管等工作”。该会议结束之后,各省、县、乡苏区政府教育部门也纷纷召开了各地的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并根据上级会议指示精神着手开展了本级革命遗迹的收集工作。
1932年5月,《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工作决议》发布,要求“各地方遇有新旧书籍、标本仪器、古物及革命的遗迹,应由当地政府投送省文化部处理与保管”;1932年9月,“闽浙赣省苏”也发布了的《第二次闽浙赣省苏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提出:“搜集斗争中的纪念品,及为革命牺牲的红色战士的可留为纪念的物品,一切革命烈士的纪念品等等,建立革命纪念馆,使群众观览,兴奋群众革命的斗争情绪。”当年冬天,苏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还与中央土地部筹办了中央农产品展览,展出了200多件农产品,为苏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建设革命博物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除了各级苏区文教部门,革命互济会等群团组织也参与了革命纪念馆或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其中,1933年4月14日,中央苏区革命互济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还通过了《为建立革命博物馆及纪念黄公略、赵博生纪念碑决议案》,不仅明确赞成中央苏区创办中央革命博物馆的建议,并要求互济会配合各级苏区政府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各项准备工作成熟后,为加快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建工作的步伐,1933年5月,苏区中央政府设立了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并将其设置在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内,由该部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之后为了让中央革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常态化,又将其划入教育人民委员部社会教育局,由该局直接负责其建成之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1933年6月,中央苏区执行委员会第27次会议作出召开“二苏大”会的决议,随后,“兴建一批建筑工程迎接二苏大的召开”也成为大会筹备委员会的一项重头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代表苏区文化建设成果的中央革命博物馆就被“二苏大”的筹备委员会纳入大会的筹备项目之一,与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等工程一起作为“二苏大”的献礼工程。而这一决定也让中央革命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迅速有序开展起来。
革命文物征集工作的开展
要把中央革命博物馆建设落到实处,还需要解决两件大事:一是场馆搭建,二是革命文物的征集。能够拥有一个较大的场馆固然好,但当时的苏区环境十分恶劣,不仅经常面临战争威胁,经费也比较紧缺,因此苏维埃中央革命博物馆的筹建负责人决定不再新建专门的场馆,而是将现成空置的寺院、庙堂、办公室等进行改造,用于陈列革命文物。
在解决场馆问题之后,中央革命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就主要落在了陈列品的征集方面。1933年5月25日,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在各法律文件的基础上,由代部长徐特立签发了《中央革命博物馆征集陈列品启事》,并刊登在6月29日的《红色中华》上。该启事一方面说明了中央教育部成立革命博物馆的目的,即促进苏区文化教育,还告知了社会各界革命博物馆将暂时建在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的计划;另一方面还重点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始请各机关、各群众团体及个人,帮助搜集下列各种物品,寄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具体包括三大类:一是“革命文件(1933年以前的),包括标语(贴在壁上的标语,或标语稿本);各种决议案、指示信、报告;传单画报、杂志、报纸及政治简报;革命的印刷品或抄本;统计图表等”;二是“反动的文件(敌人进攻的计划书、反动传单品、反革命政治派别的各种文件等)”;三是“私人的物品”,包括“革命领袖的、烈士的、反革命领袖的”。
此后,为了扩大革命文物的征集范围,时任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秘书长、社会教育局局长阮山在1934年1月13日的《红色中华》上又发表了《教育人民委员部献给二苏大会的礼物——筹备中央革命博物馆》一文。文中将待征集的革命文物分为10类,包括:世界革命领袖照片及其事迹;中国土地革命历史的变迁;中华全国苏区发展形势图;牺牲烈士的遗像及其光荣事迹;牺牲烈士纪念品;红军和地方武装胜利品;机关部队革命团体的纪念品;红军机关和地方武装所发明的与自制的军用品;苏区各地的特产品;苏维埃文化。这些革命文物的10个分类与之后中央革命博物馆的展厅布置基本一致。
中央革命博物馆隆重开馆
1934年1月,“二苏大”会在瑞金隆重召开。大会召开期间,中央革命博物馆也与其他献礼工程一同正式对外开放。
中央革命博物馆的主场馆位于瑞金东郊的一座旧祠堂。这里除了新建的中央革命博物馆,还有中央苏区土地部下属的农事试验场和农产品展览馆。这些展览馆集聚在一起,有利于群众集中参观。除此之外,中央革命博物馆在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办公大楼内部还设有一个主展厅。这个主展厅是一间大厢房,与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下属的社会教育局办公室毗邻,距离“二苏大”会的大礼堂只有一里路。
“二苏大”会召开期间,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不仅与“二苏大”会的会务组一起安排了“二苏大”会外地代表专门前往参观,还呼吁在瑞金的苏区政府机关、群众团体、红军组织集体参观,并邀请居住在附近的群众积极参观。中央革命博物馆的主展厅虽然不大,但是展出的革命文物与苏区发展建设密切相关,备受各界群众喜爱。同时,中央革命博物馆还免费对外开放,是一所完全公益的文化机构,对苏区红色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