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是钱学森学长对交大师生的嘱托。自2016年建院以来,钱学森学(书)院秉承西迁精神,高举“四面旗帜”,弘扬“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钱学森精神,践行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双院制”内涵,将育人理念融入到情境之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实效。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一个“钱学森日”来临之际,为了纪念钱学森老先生,不断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科学精神,钱学森学(书)院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12月9日下午,钱学森学(书)院举办了第88期“钱学森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作题为《拔尖计划10年和世界一流科技人才的成长之道》专题讲座。
朱邦芬院士讲解了如何通过对拔尖学生因材施教来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他表示,越是优秀的学生,就应给予越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朱邦芬院士讲解了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实施情况。他强调,培养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追寻先辈足迹,感受使命初心
12月7日上午,钱学森学(书)院师生一行赴浙江杭州参观了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旧址纪念馆及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是浙江省内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于1922年成立。纪念馆分“潮起钱塘”“星火钱塘”“奔腾钱塘”“今日钱塘”四个展示部分,通过幻影成像、场景还原、雕塑、影片等多种手段生动再现了中共杭州小组创建、发展、壮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全过程。同学们细细瞻仰红色遗迹,不时在展板前驻足细看,感受那风雨如晦的年代,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
中共杭州小组旧址地隔壁就是钱学森故居。故居位于杭州市方谷园2号,是一个三进民居,建于清末,历经百年,主要建筑仍保存完整。正厅匾额上镌刻着钱家祖训——“克勤克俭”四个大字,四周是《钱学森与杭州》图片展,分为“杭州之子”“航天之父”“情系故乡”三个篇章,挖掘、收集、整理了钱学森与杭州相关的照片、手稿、实物等真实史料,完整地展示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他的故乡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历史渊源。近距离了解钱学森一家的生活情景,感受着钱学森一家的家风文化,让大家对这位交大的杰出校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同学们领略、思索一代科学巨匠成长并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12月8日上午,钱学森学(书)院一行人前往舟山,参观了海军某支队“钱学森号”测量船,并与海军官兵进行了交流学习。热情的海军官兵带领钱学森学(书)院师生参观了舰上的控制室、测量室,并详细讲解了出海执行任务情况。参观之余,钱学森学(书)院师生体验了“旗语”“打绳结”“撇缆”等海军日常工作项目。座谈交流中,“钱学森号”官兵介绍了该支队的现状和其所承担的使命,钱学森学(书)院师生则向官兵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并交流了对于钱学森精神和西迁精神的感想。
体验庄严仪式,深植报国之志
12月11日清晨,钱学森学(书)院学业辅导中心与钱展社组织了为钱学森图书馆南门的钱学森雕像献花仪式。同学们将雕塑打扫干净,充满敬意地献上了鲜花,朗诵了写给钱学森的赞歌。同学们表示要向钱学森学习,争当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下午,钱学森学(书)院新发展的一批预备党员在钱学森雕像前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随后他们参观了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同学们表示,在参观过程中对钱学森个人严谨的学术作风、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长远的人才培养思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交大对钱学森等高端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感到骄傲与自豪。交大学子在科学知识与政治思想的学习中,应当充分发扬钱学森精神,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
正值青春年少,放飞心中希望
为迎接第11个“钱学森日”的到来,钱学森书院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12月5日至6日,书院学生会在西篮球场举办“3+2”男女混合篮球赛。12月11日下午,书院举办第二届“闪光之翼”纸飞机大赛,以纸飞机为载体,致敬钱学森对我国力学发展和导弹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12月11日晚,钱学森书院联合钱展社举办了第二届钱学森日知识竞赛。在知识问答的过程中,同学们对钱学森生平以及钱学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切。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传承钱学森精神,努力学习,爱国奋斗。
不知不觉,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日”已走过十一载,钱学森精神包含的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已然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钱学森人”心中。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关头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的关键时期,钱学森学(书)院必当传承好钱学森精神,不断开拓进取,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为“钱学森之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