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推动体育非遗更好服务教育、传承历史、弘扬精神,助力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主办的“2022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学术会议”,以“加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湖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大会以“线上+线下”形式同步举行,来自200余家高校和单位的70余位领导嘉宾及1100多名代表参会,3万多人通过直播收看会议。会议收到投稿1301篇,录取1005篇,含专题报告182篇、墙报交流354篇、书面交流469篇,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影响之大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的高品质、高规格、高水准。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主任委员张秋平,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少数民族体育的赓续发展,必须要不断挖掘其丰富资源储备、深邃文化内涵、多元价值体系,从强化健身养生功能、耦合乡村治理目标、搭建交流传播平台等方面,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新型乡村共同体、中华文化共同体,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代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授予湖北民族大学“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土家族武术)”。李崟指出,土家族武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文化性,流传至今的拳械套路多达119个,其不仅是反映土家族部族历史、神话传说、图腾信仰、戏曲舞蹈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符号、展示中华民族形象、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载体。希望湖北民族大学以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中华武术的教育改革、拳种挖掘、科学研究、赛事组织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潘勤代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发布新书《学校武术》和《武术家口述史研究》。潘勤指出,《学校武术》的出版旨在更好发挥中华武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支撑作用,《武术家口述史研究》的出版旨在为武术口述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范式参照,把武术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希望两部成果能够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文化积淀、历史智慧、体育力量。
大会围绕主题,邀请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交往交流交融:苗疆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路径》大会报告;来自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的24位知名专家,主持了12个分会场的182个专题报告。同时,会议还举行了《土家迎客歌》《肉连响》《一起向未来》等民族特色、非遗特色节目展演。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本次会议为“加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了新视野、开阔了新思路、开设了新平台,展现了学术与技术互促、文化与历史互彰、个人与民族互融的办会理念,实现了以民族体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办会目标。
此次大会由湖北民族大学承办,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湖北省恩施市武术协会协办。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