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西安交大:推进“双一流”建设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2-06-09 09:08:44   176 阅读

五年,时光匆匆。五年,极不平凡!

抗疫、医疗支援,人才、教育、科技、产业、文化帮扶……五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不断建立完善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努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体制机制创新释放了服务经济社会的巨大动力,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资源、智库建设……五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多方面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无畏无惧奔赴抗疫一线,彰显白衣战士责任担当

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是我国医疗救治、医学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先后派出6批160名队员驰援武汉第九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并赴塔吉克斯坦指导抗疫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医疗工作任务。

作为陕西省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和重症患者收治医院、救治新冠肺炎重危孕产妇省级定点医院、省集中救治新冠肺炎外籍人员定点医院,一附院建立“两地三线”作战模式,聚焦疫情防控核心环节,科学部署救治流程。先后救治确诊患者26名、无症状感染者4人,收治外籍发热患者130人。开通新冠肺炎疫情24小时热线,第一时间在“智慧好医院”平台开设免费网上咨询服务,累计提供在线咨询14085人次,线上诊疗66479人次,送药到家44921单次,预约就诊22.8万人次。救护团队76天“鏖战”,创造了ECMO运转使用49天成功治愈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医疗奇迹。

同在2020年,西安交大二附院先后派出3批144人,驰援武汉市第九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西院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管重症病区。在治疗上,推出大剂量维C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足量、短程、联合”用药方案、疑似和确诊新冠患者气管插管流程和应急预案、中医贴敷疗法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等六大“硬核”方案,在各医疗队工作交流会上分享推广。

作为收治新冠患者的四家省级定点医院之一和新冠孕产妇救治定点医院,二附院为全省首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成功实施剖宫产手术,母婴平安,交出了阻断新冠肺炎母婴传播的优质答卷。

2021年,一附院先后派出10支医疗队共计631人支援西安市第八医院、长安区人民医院、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建制接管西安市胸科医院。派出37批1280人支援全市核酸采样,累计工作量超1万小时,共完成核酸采样65万余份。作为组长单位组建省级专家指导组,对定点医院和驻地酒店开展技术指导。同年,二附院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员支援西安市第八医院、长安区人民医院,整建制接管西安市人民医院航天院区。先后组建68人援宝鸡医疗队、132人援吉林医疗队支援抗疫;派出35批1600余人次的核酸采样队全市支援,在西安市封控管控期间,医院派出多批次上千人支援全市核酸检测采样和定点医院救治工作;院本部坚守正常医疗秩序低流量运行,短时间内改建大明宫院区作为“黄码医院”为小儿、孕产妇、透析患者、肿瘤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就医保障,为打赢西安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西安、宝鸡出现疫情后,一附院、二附院多批次抽调数百人医疗团队及专家组,总计派出2000余人核酸采样队伍支援西安市、宝鸡市各区县一线抗疫工作。2022年3月20日,一附院、二附院共265名医护人员携带着总计1117件总重量达1.43万公斤的医疗物资飞往长春,支援抗疫。

西安出现疫情后,口腔医院在持续做好院内24小时开诊、核酸检测等服务保障工作前提下,前后5次总计派出300人次核酸采样队支援西安市各区核酸采样工作。

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援外医疗传递爱与友谊

“十三五”期间,西安交大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除了不断推动陕西省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外,还精心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援疆、援藏、援滇医疗服务。

一附院积极对口支援洛南、山阳、丹凤、合阳、潼关、府谷6家受援医院,共派出23批294名专家开展帮扶工作。承担了“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医院的帮扶工作,采取教学查房、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县级医院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升受援医院和受援科室管理水平;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医疗帮扶;积极开展义诊巡诊及远程医疗等服务。通过全方位帮扶,受援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大幅提高,医疗质量稳步提升。一附院多次荣获“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陕西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附院驻点帮扶云南施甸县人民医院,帮助该院建立了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开设了病理诊断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创建了癫痫门诊、疼痛科、康复科,完成了重症医学和眼科两个重点学科的创建。规划了5年的“扶志扶智”蓝图,以教育和培训作为重要抓手帮助滇西地区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同时,带动当地开展新诊疗技术学习,填补县域内治疗空白。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县域内就诊率。

2015年以来,一附院积极推动医联体,率先组建陕西省首家城市医联体(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建立了全国首创的“医联体+全科医师+慢病管理”的城市分级诊疗模式,服务雁塔区约120万常住人口。2021年,一附院与雁塔区政府开启新一轮合作,城市医联体迭代升级成为健康医疗集团,覆盖雁塔区2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疗机构及1家护理院。

一附院健康医疗集团从完整医疗体系出发,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努力打造以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为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为辅的“互联网+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医联体成立至2021年底,医院共派出50余位专家在社区坐诊3385人次,接诊患者23067人次。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人民网“全国改善医疗服务最具示范案例”。

自2005年启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来,二附院先后对口支援安康、靖边、府谷、定边、子长、华阴、黄陵、铜川、户县、临潼等地基层医院,年均派出30-40人的医疗队伍长期驻扎开展帮扶,年均接收基层医院来院免费进修30余人。对黄陵县医院和耀州区医院实行医联体内托管,派驻执行院长。在帮扶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开展培训、临床教学查房、疑难病案讨论和新技术新疗法等。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专科强化内涵建设,开展新业务,争创临床重点专科;对基础薄弱的科室调派专家入驻、选送人才培养。

2016年以来,二附院与平利县中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协作医院”。二附院不定期按需组织专家团队赴中医院开展义诊、授课、手术、查房等指导,先后接收中医院9名专业技术人员免费进修,为中医院捐赠腔镜手术全套设备和胃肠镜检查与手术设备,助力中医院硬件提升。同时,二附院与平利县中医院、洛河镇卫生院建立了三级联动健康扶贫方案,为贫困户就医和减轻治疗费用等提供保障。

2018年,在三级联动基础上,二附院以帮建水坪村卫生室为抓手,搭建起“精准扶贫对接分级诊疗3+1模式”,将分级诊疗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即三级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二级医院(平利县中医院)、一级医院(洛河镇中心卫生院)和水坪村卫生室分级联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患者分层就医,助力“大病不出县”和各级医疗资源有效利用,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安康市平利县洛河镇水坪村是二附院对口帮扶村,7年来,二附院连续向水坪村派出5批驻村工作队,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容村貌、民风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提升。二附院通过引资修建通村公路、复垦茶园道路,捐资建设村卫生室,解决村民基本医疗需求。组建医疗队义诊或入户诊疗,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巡诊或转诊。

口腔医院自2016年以来,先后与榆林市口腔医院、镇巴县人民医院、西宁市口腔医院、银川市口腔医院、宝鸡市口腔医院、吴起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两年来,医院共派出专家团队进行对口支援19人,接收受援医院医生来院进修7人,培训县级医院1113人,开展门急诊2340人次,开展新适宜技术7项。2016年以来,口腔医院连续5年向安康市平利县洛河镇三坪村派驻村工作队,为洛河镇卫生院援建口腔诊室1所,免费培训口腔全科医生1名,组织医院30余位专家进行牙病咨询、技术指导等,特色帮扶成果显著;配合村两委实施搬迁安居惠农工程及村容村貌改建工程,开展移民安置、道路修建、饮水工程等,彻底解决200人居住生活问题;大力扶植养殖种植能手,带动医院各党支部、各部门工会助力消费扶贫。

近年来,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不断探索新模式,将就医全流程“搬”上互联网。2020-2021年,“智慧好医院”充分融合线上线下诊疗业务,提升了医疗服务供给量,极大优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也缓解了疫情期间患者买药难、就医难等难题,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构建健康中国大格局。

在援外医疗工作方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踊跃参加赴苏丹等非洲国家医疗援助工作任务,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展现了中国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也为中非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贡献交大智慧

为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校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王树国多次带队分赴云南施甸,陕西平利、富平等地调研,考察学校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学院发挥坚强组织力,发扬拼搏好作风,加强与帮扶点和驻村扶贫干部的联系沟通,抓好抓细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近日,西安交大2个案例《校县联姻促发展 共铺健康脱贫路——西安交通大学帮扶云南省施甸县健康脱贫创新实践》《发扬西迁精神 情洒南溪河村——西安交通大学马晓萌同志助力南溪河村脱贫攻坚探索》入选教育部《高校扶贫优秀案例选编》(共62个案例),西安交大是唯一入选2个案例的高校。

2012年,西安交大承担了施甸县定点扶贫工作。多年来,学校在干部培训、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产业等领域与施甸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有力推动了施甸各项事业的发展。2020年5月,施甸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马晓萌1978年考入西安交大,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工作,在临近退休的年龄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南溪河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对外广泛对接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对内发掘人才资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狠抓产业、创办工厂促增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带领南溪河村老百姓走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

这两个案例,是西安交大多年来支持乡村振兴的缩影。

2022年3月,为切实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充分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审议《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校内工作机制,为更加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做好对帮扶点的人才、教育、科技、产业、文化帮扶,确保各项帮扶任务落实落地,为加强全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协调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全面合作帮扶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交大智慧和力量。

科研成果赋能,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扎实推动安康平利县、榆林市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科技扶贫打造精准扶贫新样本,在思路上变“输血”为“造血”,在方法上变“扶穷”为“扶智”,以科技激活发展潜力,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创新、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真正把科技致富的种子种在贫困群众心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西安交通大学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定点对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的平利县进行对口帮扶,引导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进村入户。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陕西易地扶贫搬迁研究基地,在紫阳等地开展移民搬迁调研工作和移民搬迁课题研究,助力全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双示范”体系建设工作。此外,还成立科技扶贫挂职博士团,组建陕西省基层精准扶贫自主立项实践团,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调研,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针对平利县引进的香港嘉鸿集团对防割手套的需求,组织科研力量攻关防割水凝胶技术,成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产品远销欧美市场,相继在10个镇创办社区手套加工厂17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产值过亿元。学校还在平利县电机公司成立粮食加工装备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指导开展粮食烘干机研发与设计,有力推动技术升级;针对以无定河畔水稻产业为支柱的横山区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学校组织专家力量通过对土质配方的分析,实现水稻种植精准施肥的目标。

在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西安交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学校在平利县牵头成立宏远鹿业、实丰养猪、茶园改造、软籽石榴、绞股蓝园、桑茶园等6个扶贫产业园区,构建产业循环链,帮助群众稳定脱贫;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平利电商研究生实习基地,为平利县开展电子商务规划与旅游规划,提供信息化建设咨询与培训;针对平利县特色绞股蓝产业,设立重点实验室专项科研项目,给予资金、技术、人员支持,将冻干技术应用于平利绞股蓝加工领域中,有效提升产品品质。

在横山县,针对横山区小米产业,成立西安交通大学横山油脂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设立专项科研项目,开展小米油质谱分析和药理研究,推动小米深度开发产业发展,带动地方发展。校内多学科专家联合成立西安交大D木塑研究所,设计生活垃圾资源化生态利用工艺路线,对县城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引进光伏发电业务,将农村屋顶与土地作为光伏发电场地,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贫农户收益,在守护地方生态资源中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志愿服务社会,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十三五”期间,西安交通大学持续打造“校—地—企—媒”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规范、新建各类实践基地151个,基地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意大利、埃及等多个国家。

据统计,累计参与实践4万余人次,1968名学子参与12市、区政府见习,鼓励动员1000余名学子前往基层就业。组建实践指导专家库,建立包含党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机关骨干等在内的结构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520人。形成国情社情民情主题调研报告2000余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事业。孵化“互联网+”“挑战杯”等获奖项目9项,累计编撰出版社会实践札记和文集10部,培育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公益之星等优秀个人50余人次。社会实践专题等相关工作获评省部级以上荣誉表彰42项,受到省部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878篇,学校连续5年获评陕西省示范高校、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社会服务是大学提升社会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不断重塑大学的整体面貌。

“十三五”期间,西安交大学子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获3金7银7铜。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1项、优秀项目奖1项。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当选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单位。完成第十八至二十二届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工作,派出60名成员赴西藏、云南、内蒙古开展服务。完成524名十四运会志愿者及152名残特奥会志愿者选拔任务。志愿服务调研报告获全国高校志愿服务课题报告一等奖(全国仅3项)。“海心之家——守护折翼天使,用爱弥补残缺”获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入选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红十字协会获“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全国优秀团队奖。

时代潮流奔涌不歇,时代步伐昂扬向前!

迈进“十四五”新征程,西安交大将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持续提升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推动学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持续拓展全球视野,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索引领高校服务社会新模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