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聚人心,以党建促发展,努力探索学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深化改革、解放思想,不断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定方向: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党委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力量源泉,也作为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从党委-支部-党员三个层次不断发力,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工作。
党委作为组织核心,须扛好旗、掌好舵。地信院领导班子一方面带头加强理论武装,带头抓好政治理论领学领讲,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高了学以致用能力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聚焦学院发展,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积极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经过10年的建设,推动地球科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学院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和样板支部的培育为抓手,着力提升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学院5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实现“双带头人”,21个党支部“五化”建设全部达标,2个党支部获评中南大学样板党支部,崔益安获评湖南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
一个党员一面旗。为了抓牢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学院以“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为抓手,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日常管理,用好用精党员评议考核结果,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效益。何继善院士获评2021年度“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李沈鑫博士获评202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大学生党员”,刘启亮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李志伟、李建军和谭静强等多位党员的先进事迹得到校内外媒体的宣传报道。
强行动:在科技革命面前“无问西东”
深地、深空和深海探测“三深”战略是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和资源供给、加速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一代代地信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献身国家科研事业的主战场。
“开域继踪,蓄伟志:通外弘中,因成大业;诚心善教,勉诸生:励精图治,尽展长才。”在“80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副自勉联。几十年的科研人生里,何继善用一系列科研成果诠释着这副对联的深刻涵义。他带领团队发明了广域电磁法和高精度电磁勘探技术装备及工程化系统,建立了以曲面波为核心的电磁勘探理论,构建了全息电磁勘探技术体系,实现了探得深、探得精、探得准,满足了“深地”战略需求,在全国成功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应显著,被誉为“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勘探技术,为深地探测提供了“中国范本”,为保证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测绘科学与遥感系朱建军教授带领团队深耕十余年,突破了大范围复杂地形、地表覆盖及水汽环境下的大气噪声改正、信号与噪声最优配置、观测信息与先验信息融合、三维形变探测与模型估计等方面的系列技术瓶颈,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SAR毫米级形变监测及工程化应用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实现了InSAR大范围形变监测精度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监测维度从一维到三维的跨越,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营需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科技革命面前‘无问西东’,若抢占了科技高地,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反之,在科技创新上稍有懈怠,不但抓不住‘弯道超车’的机遇,还有可能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形势。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朱建军说。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地球科学学科ESI进入全球前0.5%,地质工程、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4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聚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 干得好
高层次人才是学院学科建设、长效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是学院党委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学院从制度机制建设、人才环境建设、人才国际化建设三个方面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突破。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引进机制和考核制度,学院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力求既能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又能加速和激励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人才引进后,如何才能留得下、做得好?地信院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营造出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助推其快速成长。每年,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开展专项调查摸底,指派团队指导导师,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指导服务。对当年学校推荐申报的人才计划,学院组织包含班子成员、部分高层次人才及知名教授组成的指导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充分论证和把关,提高申报竞争力,确保申报质量。
做好科研,要有国际视野,要与国际接轨。地信院同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院讲座,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研究机构进行访问学习,扩展国际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和综合素养。国家杰青获得者李志伟教授感慨道:“遵循科学研究活动及事业发展的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学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提供平台和创造条件。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学院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效显著,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培育国家杰青、优青各1人,培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学院面临新任务和使命。如何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好学院发展方向,更快更好推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是学院党委下一步要探索的重要问题。”学院党委书记邵拥军表示,今后,学院党委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党建工作的优势,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院改革发展优势,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