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光明日报》报道《育才用人,看这些校企如何做》专访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旭红等嘉宾。
构建面向社会需要的新型教育范式
记者:推动学生就业需要校企携手。近年来不少先行者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您观察,学校与企业协力培养人才的做法,主要有哪些?
郑旭红: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和学校合作推出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如校企合作精英班。我们学校就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设精英班,在校内选拔对华为鸿蒙系统或中兴5G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为期一年的系列课程,由企业提供授课讲师,带领学生了解行业前沿需求和科技突破,使本科生在学习初期就了解到企业关注的具体问题。
通过就业引领社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
记者:上述做法能够见效,原因何在?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怎样的启发?
郑旭红:越是主动投入的企业,越能招聘到高水平人才;越是积极参与的学校,越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因此,特别需要政府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新增招生计划要向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积极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校和学科倾斜。
“深不下去”不可怕,持续磨合是关键
记者:请结合国内外经验,谈谈应如何看待各类合作模式的优缺点。
郑旭红:职业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但培养内容专属性强,定向就业难以满足学生自由发展的需求。此外,由于市场变化快,入校的订单有时无法适应几年后的市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了解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掌握实际的工作技能,但确实存在部分企业的实习任务只是简单重复劳动等现象。
只有碰撞出火花,才能找到更多切入点
记者:校企双方应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作模式?
郑旭红:校企合作需要双方达成充分共识,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学校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落实培养专业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目标。要通过加强平台建设,不断加大协同力度。企业应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环节。通过资源共享,双方都可获得发展的新资源,形成彼此助力的合作关系。
文章节选自2022年6月6日《光明日报》07版
报道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6/06/nw.D110000gmrb_20220606_1-07.htm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