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胡建中教授团队发表脊髓损伤的表观调控新机制原创性论文

来源:中南大学  2019-12-12 11:03:06   658 阅读

本网讯 近日,湘雅医院脊柱外科胡建中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正刊《Molecular Therapy》(IF= 8.402)在线发表题为“UTX/KDM6A Deletion Promotes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Injury by Epigenetically Regulating Vascular Regeneration”的原创性论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建中教授、吕红斌教授为该文并列通讯作者,倪双飞、罗子翔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类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致畸与死亡率,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目前针对SCI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继发性损伤阶段。SCI后瀑布式级联反应使得局部多种内源性因子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SCI后神经功能修复十分困难。近年来对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机制,表观调控在创伤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是在SCI领域的相关研究甚少。

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出现,扩展了国内外对于SCI治疗只关注神经再生的研究思路。胡建中教授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促进SCI后血管再生是影响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手段,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表观调控网络促进血管再生在SCI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人员发现,SCI后表观因子UTX在损伤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主要在CD31+细胞中表达增加。进一步构建了血管内皮细胞UTX条件性敲除小鼠,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实UTX条件性敲除可显著促进SCI后损伤区域血管新生。通过挖掘下游机制,发现UTX可通过与microRNA-24启动子区域直接结合,通过去甲基化作用调控microRNA-24表达,进而引起microRNA下游血管生成相关靶基因如FZD5, PAK4, and MAPK7等的表达变化,影响SCI后血管再生。

UTX/KDM6A是一种被认为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反应及干细胞分化相关的表观因子,主要通过对H3K27位点的去甲基化发挥基因调控功能,该研究中,胡建中教授团队首次发现UTX/microRNA-24调控通路参与了SCI后血管再生过程,揭示了该表观调控网络在SCI中的作用及新调控机制。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