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需精准定位德育目标,有的放矢。新时代高校的德育目标蕴含政治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个维度辩证统一,融为一体。
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具体体现在高校办学的政治责任、政治方向和政治担当上。高校的政治责任,就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政治责任。高校要深刻认识到,没有什么比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方面出问题更危险。高校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
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因此高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其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具有政治担当,坚守政治阵地,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高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高校德育目标的时代性,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德育目标的时代性,体现在培养时代新人、紧扣时代主题和弘扬时代精神上。高校的时代责任,就要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责任。高校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高扬理想风帆,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决不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躲进小楼成一统”来逃避责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基层实践大熔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才华。
高校要培养时代新人,就要紧扣时代主题。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培养时代新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唱响主旋律,注重强化正面引导,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动员广大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把满腔报国之志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工作业绩,把积极奉献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高校要培养时代新人,就要弘扬时代精神,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高校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争当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改革创新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要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要弘扬“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德育目标的民族性,即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
高校德育目标的民族性,具体体现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上。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这是中华民族赋予高校的民族责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要积极开展文化及文化自信教育,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载体途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而绝不能培养学生“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
高校要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就要传承中华文化,培育中华传统美德。高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教育引导大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
高校要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就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高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历史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增强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坚守正道,砥砺深沉而执着的信仰信念,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大力挖掘和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将优化铸魂育人环境,全方位涵养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
(作者分别系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