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名师引领”通识课:陈凯先院士讲授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前沿

来源:南开大学官网  2022-06-01 10:24:14   228 阅读

“我当初是误打误撞才进入化学领域的,毕业分配后被派到资水边看水泵……”5月27日,南开大学“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医药前沿与挑战”第11讲的课堂,迎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凯先。他为南开学子们讲授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热点以及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态势,畅谈了他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课程由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主持。

“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已经经历了两次革命。当前正在经历以学科汇聚为标志的第三次革命。”陈凯先院士在报告中谈道,一些过去与生命科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数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现在也都积极地汇聚到生命科学中来。生命科学进入大数据时代,对生物医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生命科学呈现出系统性认识、工程化改造等显著特点,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AI)、3D打印等技术的进展,使人类改造生命、利用生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的进程也不断加速。近年来,个性化药物和精准医学、生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癌症免疫疗法、CAR-T 细胞治疗技术、蛋白激酶靶标以及新药研究的新策略与新技术等研究热点不断涌现,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回顾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历程,陈凯先院士说,2008 年我国开始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新药研发发展迅速,药物创新技体系基本建成,带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抗疫斗争的科技支撑能力。“专项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医药的成功转型,逐步实现从仿制到创新、从医药生产大国到医药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转变。”陈凯先院士说。

陈凯先院士介绍,到2020年2月,中国医药创新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的数量指标上,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梯队”前列,我国新药创制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国的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的新阶段。“但在这些长足进步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我国创新药发展的一些短板。”陈凯先院士着重提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在原始创新能力、技术链卡脖子瓶颈问题解决、创新体系作用发挥、创新政策环境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颈与短板。

基于上述情况,陈凯先院士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我国新药研究面向新阶段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定位和布局;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主动对接科技前沿新突破,开拓新药研究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三是加强多学科、多种技术方法的交汇融合、综合集成;四是两手都要硬:既关注国际科技前沿热点,也要充分发挥我国特色优势;五是加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研发攻关,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我国医药创新发展的新使命。

陈凯先院士还综述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探索和进展。他说,中药现代化研究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在研究的选题上日益重视遵循转化医学的理念;在研究过程中日益强调采用和遵循标准规范。他还提出,当前中药现代化应当进一步聚焦和强化6个重点方向,也就是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标准化和质控技术研究、中药复方新药研究、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和临床研究、中药产业技术的现代化研究。陈凯先院士说,中医药学是伟大的科学宝库,要大力加强多学科交叉,引领医药护创新发展。

课上,陈凯先院士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长和奋斗足迹。他从自己当初“误打误撞”与化学结缘讲到分配到湖南邵阳的资水边上看水泵的日子,从看不懂的线性代数讲到量子化学四门课考试的平均成绩达到95分,再到后来克服困难和压力带领全所实现药物所“东迁”……陈凯先院士通过自己几十年里遇到的变化和转折告诉同学们,不管如何困难,要始终刻苦钻研,国家的需要便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他以十六字箴言寄语南开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怕吃苦,做事认真。鼓励大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锐意创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在互动交流环节,陈凯先院士与同学们围绕新药研发、医工交叉、做科研的态度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陈凯先院士的授课,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既有关于生命科学发展总体趋势的宏观阐述,又有基于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合作的新药创制的个案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以院士为榜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投身到科学创新实践,以更大的信心、更强的意志攀登科学高峰。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