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2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

来源:南京大学  2022-05-31 14:48:51   458 阅读

5月20日,南京大学迎来120周年华诞。承续百年学府"学术校庆、人文校庆"的传统,我校于5月19日,成功举办了以"传承创新,变革引领:大学发展新范式与新使命"为主题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2022 Global University Presidents’ Forum: Inherit to Innovate, Change to Lead: New Paradigms and Missions of Universities)。



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担任大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做主旨演讲。41所中外高校校长参会,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机遇与使命"、"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两大议题分享真知灼见,探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创新大学使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以实际行动应对挑战。会上还发布了《南京大学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20-2030)》英文版。



吕建致论坛开幕辞。他表示,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南大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值此欢欣鼓舞的时刻,吕建代表南京大学向所有参会来宾致以热烈欢迎,对伙伴高校长期以来给予南京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教发展模式加速演进的后疫情时代,探讨全球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是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群体共同面对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需要我们聚焦时代变迁,打开思想空间、谋划空间、行动空间、成就空间,具备以不变应万变和与时俱进的能力,通过 "培养人、办大学、融时代"的联动交融,努力回答大学发展的本原问题。这正体现了本次论坛"传承创新,变革引领:大学发展新范式与新使命"主题的独特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他希望各位中外大学校长能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平台,积极探讨新时代大学发展的新路径与新范式,共同开创全球高校交流合作的新局面,共同助力应对全球性问题与挑战,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时代贡献。



王希勤以"踔厉奋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题发表主旨发言。他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切入,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新时代中国大学推进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Peter Salovey发表了关于研究型高校在国际化时代的新范式和新使命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有赖于国际社会团结一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威胁产生了跨越国界的重大影响,也唯有通过跨境合作才能应对,而综合研究型高校则正能为国际合作提供范本。面对疫情,学术观点的全球共享缔造了巨大的科学发现,并拯救了无数生命。回望历史,耶鲁与中国大学密切合作,所锻造的成就是耶鲁希望与自豪的源泉。展望未来,研究型大学应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传染病等其他紧迫挑战时,采取这种团结一致的行动,通过创造和分享知识,研究型大学可以携手改变世界,履行对世界的责任。

在分主题发言环节,大学校长们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机遇与使命"这一主题,介绍了各自大学的相关探索与实践。英国杜伦大学校长Karen O’Brien以激励卓越为题介绍了杜伦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创造环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思维、问题意识、国际视野、可迁移能力及全球责任感的世界公民。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指出,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理念、教学主体地位、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深刻转变,大学应为创造人类社会未来的共同价值贡献出积极的"教育力量"。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校长OH Se-Jung指出,在后疫情时代更需要关注对未来的投资,高等教育机构应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育项目,提供以学生为导向的课程,扩大学生的视野。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谈到,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要破除学科壁垒,进行新的学科体系划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仅把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更要当作创新的主力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泰国玛希隆大学校长Banchong Mahaisavariya侧重介绍了玛希隆大学的人才发展政策和机会。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提出大学要主动引领育人变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高地。要立足全球竞合新阶段,勇担战略力量新使命,抢抓学习变革新机遇,努力成为培育时代发展所需人才的"先行者"。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指出了21世纪的科技与社会变革为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和高校迎接这些挑战的关键点,分享了对中国大学学术软环境建设、学术评价、学生多元化培养、跨学科建设等议题的思考;展望未来,他还指出大学需要提前思考如何让人才少受成果转化与市场的影响,能更有人文情怀等问题。

在"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这一主题下,针对新时代下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校校长也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法。美国埃默里大学校长Gregory L. Fenves提出,各高校要强调合作大于竞争,在互联世界中携手合作,共同通过创造、维系、教育、应用造福人类社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着重提出要用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产业。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Koen Lamberts通过介绍本校建立的长期产学研合作案例,表达了其对独创性、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重视。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跨学科科技创新及产学研融合之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强调,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应对诸多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法宝,因此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早稻田大学副校长GEMMA Masahiko以早稻田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在和未来为主题,展示了早稻田促进产学合作以及知识产权创造和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阐述了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与思考,提出要找准研究型大学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着眼点和发力点。

吕建校长围绕论坛主题做总结发言,结合南京大学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他提出,要从时代变革视角审视一流大学的新定位,新时代的新一流既不能单纯地用量化指标和排名加以评价和导向,也不能在公认顶尖大学"既定范式"下通过简单跟踪模仿来实现。他表示,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群体要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来促进与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发展。这需要我们的一流大学站在两个大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努力驾驭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实现创建一流与时代发展、民族振兴的同频共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时代变革的视角重新审视与塑造大学,探索实践一流大学发展的新范式新路径,成就新时代的新一流。

吕建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理念和架构。作为一所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南京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从切入点、高位点、基础点、架构点、观测点等方面系统性谋划和建构南京大学未来发展大厦,形成以"引领式发展为追求、新范式探索为统领、结构化架构为核心、特色化实践为落实、三线叠加为表征、四个转变为检验"的"南大方案"。

他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图谱中产生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范式,为新时代大学范式的转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所有伙伴高校的携手合作,促进引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人类文明进步赋智。

本届论坛由南京大学副校长王振林主持。他表示,120周年即双甲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涵义,也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王振林提出,在这个更加相互依存的变革时代,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仍是大学的主要使命,但它们的内涵随着时间推移与世界的多元化变得日渐丰富,也期待从与会校长们的思想和思考中得到更多启发和鼓舞。作为对新时代的响应,南京大学邀请全球伙伴高校见证,正式发布《南京大学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20-2030)》英文版,以"变革引领"为主题,以"智引全球"为核心方略,打造以"突破"为核心任务,以"可持续"为核心目标,以"韧性、赋能、包容、互联"为支撑的"双核四维"发展体系,探索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模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