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10日电 12月7日,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考古文博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深切缅怀了李学勤先生的学术生涯,回顾了与李先生的学术、师生情谊,深入总结了李先生在甲骨学与殷商史、金文与青铜器、战国文字与简帛学、先秦秦汉史、语言文字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古文字、古文献、古史、考古学等领域的重大贡献。与会者纷纷表示,李先生的学术思想在上述领域多可启益后学,嘉惠学林,作为人文学者当继承发扬李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致辞中回顾了李学勤先生与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深厚因缘,高度评价李学勤先生为新世纪清华人文学科的旗帜与领军人物,为清华大学的文科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李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以清华简整理研究及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为念,令人尤为感佩。最后彭刚教授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贺信中指出的“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在座人文学者能够继承发扬李学勤先生的学术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完成李先生心中所愿。
彭刚致辞
此后,彭刚教授还公布了以李学勤先生命名的“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第三届获奖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彭刚为获奖者颁奖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李伯谦、卜宪群、罗琨、朱凤瀚、谢维扬、李零、吴振武、艾兰、单周尧、陈昭容等专家学者先后致辞缅怀李学勤先生
来自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艾兰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及罗琨研究员,北京大学李伯谦、朱凤瀚、李零教授,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上海大学谢维扬教授、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所陈昭容研究员及海内外学界代表逐一致辞。
学者们表示,李学勤先生为中国学术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学术、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在甲骨学研究方面,他建立了殷墟甲骨“两系说”的分期理论,发展了“非王卜辞”的研究,首先鉴识出西周甲骨文;在青铜器研究方面,他从“形制、纹饰、铭文、字体、功能、组合和铸造工艺”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研究,重视新出青铜器资料的考释和研究工作,推进了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和商周史的发展;在战国文字研究方面,他率先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推进了这一古文字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在简帛研究方面,他参加了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张家山汉简的整理,主持了睡虎地秦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多种珍贵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此外,他在玺印、陶文、玉器、铜镜等诸多领域均有重要成就。
与会学者认为,李学勤先生具有宽广的国际学术视野和高度的理论创新精神,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倡导开展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史研究、国际汉学研究和重写学术史,在学术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会学者还表示,中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蕴含深厚,无数学人引为终身志业,加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与认识,是对李学勤先生最好的继承与纪念。
单周尧教授敬献书作
与会人员合影
供稿:出土文献中心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