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教育报头版】陕西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22-05-24 09:31:58   239 阅读


教育这十年 地方经验

近十年来,高等院校由98所增加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万人增加至198.1万人,每10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居全国第三,专任教师由6.3万人增加至7.5万人。高等教育总投入由360.4亿元增加至627.7亿元,增幅74.2%,高等院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达1.68万元,教育始终是全省最大的民生支出……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公布的这组数字,清晰呈现了十年来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和追赶超越的不懈努力。

“我们以一流建设为引领,着力强机制、破难题、提质量,走过了从弱到强、从大到优的发展历程,办学规模、资源投入、内涵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刘建林说,“陕西高等院校累计获国家三大奖166项,‘十三五’期间高等院校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六,高校获奖数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3.23%,2021年度获奖占比达73%,高等院校已成为陕西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在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全国第三,人才培养核心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一流引领,打造高原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陕西考察,先后给陕西多所高校回信或批示指示,全省高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延安精神、西迁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陕西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连续4年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每年8万师生参与。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我们要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目标连在一起,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说。

近年来,西安交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坚持“理科补短强基、工科扩新强优、医科交叉强质、文科经典强用”建设思路,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截至目前,共有1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1‰。8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陕西坚持分层分类发展,建强建优国家级省级一流学科专业,让高原崛起、高峰显现。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学科292个、专业659个,撤销学科111个、专业324个,建立黑白名单学科专业制度,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实现了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双轮驱动”。累计新增博硕士授权单位5个,省属高校获批3个专博点,填补了专博点空白,民办学校硕士授权实现“零”的突破。12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7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84个学科进入ESI前1%。

十年来,陕西3所高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3名高校教师被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5名高校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个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了侯伯宇、何雅玲、郝跃等一大批杰出高校教师代表。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居全国第四、第七,西部第一。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4所院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立足西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陕西高等院校立足西部,积极对接西部大开发、秦岭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的缩影。陕西省教育厅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组建陕西数理基础科学研究院、依托西北大学组建陕西化生基础科学研究院、依托陕西师范大学组建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环大学创新经济圈建设,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支持高校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平台。目前,以秦创原建设为牵引的高校科技改革态势已经形成。

西安交大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示范效应,努力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生态,将创新港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目前,学校已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2万余项,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成果清单。

2021年,陕西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较10年前翻一番,专利授权增长近3倍,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数量和经费分别是10年前的24倍、41倍,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10年来,陕西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337万人,72.1%的毕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就业。

文章节选自2022年5月2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