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深刻阐明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本质要求和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
对标“重视不重视”,深刻认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办好思政课,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首要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深刻认识思政课是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当前,要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作用,始终保持办好思政课的政治定力,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进一步深刻感悟办好思政课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勇担时代使命的重要作用;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大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刻感悟办好思政课对于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重要作用;要站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感悟办好思政课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看清楚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作用,统筹谋划,举全校之力,把思政课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作用突出的高水平课程。
对标“适应不适应”,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就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大力推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提升“讲道理”“悟真理”的实效长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要适应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理论,讲好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要结合青年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鲜活的案例,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讲透彻,不断增强学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上的获得感,激励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要紧紧抓住思政课先进高校“典型+特色”经验做法和自身“短板+弱项”现实差距这两个“牛鼻子”,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提高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整体水平,借鉴运用中国人民大学打造的具有高精尖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北京大学打造的“田间地头的北大思政实践课”、电子科技大学的创新“云端”思政课等特色经验做法,摒弃形式生硬的传统教学,寻找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的魅力,从而发现理论本身的亲和力,最终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思政教育真正“润物细无声”。
对标“做得好不好”,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基于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必须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做好顶层设计,树立一流课程导向,制定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理论基础,结合实际规划学科发展方向,重点按照学科方向引进人才、建设团队,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高起点建设学校立德树人平台,规划校园文化功能区,培育高水平实践教学成果,建设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加强思政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构建组织架构合理、运行机制顺畅、主要职责明确的教学创新团队,严格履行集体备课制度,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分类推进思政课课程建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优行动,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建设融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于一体的特色品牌课程。深耕“第二课堂”,注重在社会生活中讲好“大思政课”。做强做优“思政大讲堂”,聚合发挥思政名家名师作用,增强对学生的引领力、感召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田野课堂”教学品牌,扩大示范效应。提升教学基础能力,按照“一课一名师”的目标,构建教学训练常态化机制,带动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
(作者:黄涛,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谷照亮,系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