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全育人】张秋红:真情永远在线 责任从不宕机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  2022-05-18 15:48:17   772 阅读

【编者按】在我们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关注学生成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和举措,积极营造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育人文化氛围和学习生活环境。他们中,既有根植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教师、班主任;也有陪伴学生成长,亦师亦友的辅导员、学院书记;还有尽心尽力为广大学子衣食住行,忙前忙后的宿管员、炊事员、清洁工、保安……

本网将开辟专栏,连续推出北方民族大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事迹,向更多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激发广大教职员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勇攀新高峰、再创新业绩。

本期为您讲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2班班主任张秋红老师的故事。

人的求学生涯中,印象最深的老师莫过于班主任,毕业后多少年,同学聚在一起,对尊敬的班主任还会心存感激和牵挂。当年的和风细雨、雷霆万钧,当年的青春容颜、皱纹白发,当年的趣闻轶事、经典语录……很多人回想起来那一份份纯真、赤诚,不觉泪光闪闪。贴近谛听,无非初心;透视思量,总是赤子。无论是从学生视角,还是从工作视角,最终都聚焦于育人这一点。大事小情,立德树人。千变万化,穿针引线。

自2012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张秋红无论是当辅导员,还是做专业教师,她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驾齐驱。以高度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心,让真情永远在线,责任从不宕机。十年来,她始终以学生为本,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带领他们走过青春的迷茫、无助和困顿,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2019级汉语言文学2班班主任,令张秋红引以为傲,“无论学业还是生活上,我都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学生真正有用、可以启迪心灵的好老师,不负遇见,不负那一声‘老师’”,张秋红坚定又认真地说道。

角色转变 初心不改

不管在任何岗位都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因为“教师”两字承载的是责任和奉献。张秋红曾担任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四年的时光里她不忘初心,牢记教师使命,用最热忱的心和最温暖的爱陪伴了一届又一届学子,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小张老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辅导员”,取得了一项项成绩,成为学生引以为豪的老师。



张秋红始终认为,作为高校教师,与其滔滔不绝地说教,倒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表率,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他们身边的榜样,用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激励、引导学生,让学生看到:只要全力以赴了,前方就会有光。

经过两年辅导员工作的经验积累,2014年她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第六赛区二等奖。除了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张秋红在科研上也不甘示弱,同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张秋红在辅导员岗位上时始终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放心上,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她的付出被大家看在眼里,2015年她被评为“自治区辅导员年度人物”。

当学校主楼显示屏播放这一消息时,学生很自豪地跟其他学院同学介绍“这是我的老师”;傍晚时分,当学校广播某次响起采访她的声音时,学生开心地告诉她:“老师,广播声音一播放,我就猜到了是您,还有您那极具辨识度的笑声,仿佛您就在身边”;当收到已经毕业的学生“表白”:“秋红老师是一位知心小姐姐,个人特别欣赏老师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您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那位老师”,她能高兴上好几天。在她心里,这是自己真诚的付出、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学生的认可,这种认可比任何荣誉都来得幸福。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张秋红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后回到文传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主动承担了班主任工作,从辅导员岗转为教师岗,角色有所转变,但教书育人的初心始终如一,而且通过博士期间的学习,她不仅能从学业上更好指导学生,在思想教育上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课上课下全过程育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以本为本,努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育民族英才 此人生之乐

2019年秋日的黄昏,新生晚班会如期召开,满心欢喜地迎来了2019级汉语言文学2、3班,这是张秋红取得博士学位返岗后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也是第一次从大一开始接手班主任工作。

她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一张洋溢着青春的面孔和一双双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眼睛。她想,绝不能辜负那满心的喜悦和背后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张秋红可谓煞费苦心。文传学院为每位班主任发放了班级手册,上有学生信息、照片等,为了便于和同学们沟通,她克服“脸盲”的问题,努力去记住每一个名字,每一张面孔。有些调皮的学生知道张老师在努力认清、尽快记住学生,常常故意问“老师,我叫啥名字?”通过几周的上课提问、班会点名、谈心谈话等方式,基本可以把学生“对号入座”了。在班长龙冠霏、团支书赵游梅、学习委员谢安娜等班委的支持下,汉语言文学192班逐渐凝聚起来,从陌生到熟悉,从中学生角色转换入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在她的指导下,班级取得了不少成绩,如:赵游梅同学在首届全区高校大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北方民族大学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龙冠霏同学获得文科组一等奖、韩庆芝同学获得三等奖,2020年汉语言文学192班获评“优秀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这是一个令她感到自豪的班级,除了成绩斐然,班级氛围也很温馨,“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端午节的五彩绳”“中秋节的月饼”……

她清晰的记得那个调皮又很精致的“猪猪男孩”赵晨雨买冬衣时,主动为有经济困难的同学购买棉衣,疫情防控期间主动做志愿服务的张兰、马杨芬、刘杨多哈、米热尼沙、方泽航、古丽巴奴·莫拉尼牙孜、陈鹤楠等同学,每一个名字都在她脑海里闪动着青春的色彩,那是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四年都写在了北方民大的校园里。



张秋红不仅担任汉语言文学192班班主任,同时还在大一给他们教授《现代汉语》课程,因此除了晚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外,课堂也成为她教书育人的另一个渠道。

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理科”,课程内容比较灵活,需要将理论和案例相结合,不断进行训练。《现代汉语》课程开设在第一、二学期,很多同学由于基础薄弱,又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产生畏难情绪,对知识点难以掌握。张秋红针对这一现象对课程设计作出及时的调整,在课程开始之前通常给同学们讲述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让同学们有法可循,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与热情;课堂教学上灵活多变,常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进行论证,让同学们发现语言学的奥妙和神奇之处;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进行及时的巩固,期末考试之前,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展开同学间互助和老师总结,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在轻松中赴考。

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张秋红认为通过课程教学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如学生的上课状态、精神状态、语言表达、学习状况等,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没有“存在感”,但特别踏实认真,如谭灿同学;有的学生课上课下都非常努力,文笔也很好,如韩庆芝同学;有的学生学习上未必出类拔萃,但多才多艺,如平措次仁和肖桐同学……通过课堂教学深入了解学生,课下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谈话方式,扬他们所长,制定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给予肯定和鼓励。



张秋红始终认为,认可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认可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课堂上,她是同学们学习的引领者,课堂外,她是同学们人生的引导者。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在实践当中提升和磨练自己,做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她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同学们有问题,她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学们有需求,她都是想尽办法为大家提供条件和帮助。在她的眼中,每一位同学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她相信只要她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让大家度过难忘的北民大校园生活。

桃李春风 愿回首无憾

张秋红在教书和育人方面不断探索,对自身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断地走出舒适区,突破自我。了解她的同学,都常常被她的严谨和细致打动,被她的热情和活力感染。张秋红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牵挂与期待,她相信大家都能够拥有光明的前途,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通向自己美好未来的那条道路。

面对大三这个节点,她一边感慨时光飞逝,让大家珍惜这最后一学期一起上课的时间,好好磨练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一边督促着同学们着手计划着未来,“考研还是考公?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付诸行动,不要一直犹豫停滞不前。”“文科生要有两把‘刷子’:能说、会写,磨炼‘嘴皮子’,突出‘笔杆子’。”这是每次晚班会她都要给大家强调的话。三年的朝夕相处和悉心陪伴,她对这个班级充满了热爱,她也十分地珍惜与大家相处的时间,面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她希望大家能够圆满,自己也能够无憾。



因为一份陪伴,因为一份真诚,因为四年的朝夕相处,师生之情尤为深厚。张秋红担任班主任工作有好几个年头了,也略有所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认可、鼓励他们,真心的陪伴,真诚的守护。每个人都有年轻的迷茫、冲动、无助、彷徨,更何况离家千万里求学的孩子,在这个成长转型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悉心呵护、温暖的陪伴、有方向的指引就显得格外重要。教育也许有千百种模样,但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教育一定能滋润万亩心田,待他年,定会桃李满园。

张秋红,女,福建上杭人,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2012年8月入职北方民族大学,于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语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汉语方言学和地理语言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1项、宁夏社科规划年度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思政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期刊论文多篇。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第六赛区二等奖、自治区辅导员年度人物、北方民族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第一名、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