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略策略问题的哲学意蕴
战略策略问题,是研究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基本活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厘清局部与整体、已知与未知、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党的战略策略问题,强调“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一科学论断凝结了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邃智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驾驭国内外复杂局面、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哲学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深刻把握战略策略问题,对我们更为透彻领会这一重大问题的内涵外延、精髓要义,更加自觉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以科学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实践、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策略问题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决定着事物发展总体趋势方向,标定着看待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具有放眼长远的前瞻性、遵循规律的客观性、把握全局的整体性;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是实现战略意图、达成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步骤的“桥和船”。战略策略问题贯穿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关涉方向原则、立场价值、性质属性、方法路径、形式手段等问题,不仅告诉人们怎么办,也告诉人们怎么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彰显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世界观上看,战略策略问题基于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我们所处的世界进行科学认识和正确判断,有助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本质、把准发展大势,从而以更加主动的状态、更加高远的视野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方法论上看,战略策略问题是在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下,形成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利因素集聚的战略判断和战略运筹,运用力量消长趋势有利于我的最优策略和方法,从而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不断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提供了方法指引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把握战略策略问题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中央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科学认识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准确把握历史与未来、新时代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把“世界怎么了”和“中国怎么办”、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不仅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等关系人类走向的重大理念和科学判断,也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合作将长期并存、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东升西降”的趋势、大国博弈愈加复杂深刻、局部冲突与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等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格局演变的分析和预判,为从大全球观和大历史观的高度思考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以更加高超的战略策略谋划中国未来发展提供认识原点和行动基点。新时代以来的实践证明,正是我们党善于从时代特征、世界变局、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中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极具主体性、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战略策略,才在大势大事上掌握历史主动,在奋进奋发中积极作为,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战略和策略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从这个站位上看,战略问题统领策略问题,决定着策略的性质和方向,规定着策略的上限和底线,指明了策略的方法和手段。策略通常是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计策和谋略,是根据形势发展制定的行动方针、方法对策,更接近于操作和实施层面。但策略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高超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没有科学而有效的策略支撑,再伟大的战略都会沦为空想。总之,在战略和策略这对矛盾范畴中,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必须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思想和行动效能,从而实现最终奋斗目标。
坚持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坚定的战略是灵活策略的基本前提。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例。邓小平同志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态度,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始终以强大战略定力把准前进方向。同时,灵活的策略是实现战略意图的有效途径。比如,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在工农红军初创不久、力量还比较弱小时,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不断“围剿”,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在斗争中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这些通俗易懂的战术要领,蕴含着进与退、攻与守、扰与打等灵活机动、扬长避短的策略方法,为党领导军队以弱胜强、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科学方法。
深入把握战略策略问题的实践要求。越是情况复杂,越是充满不确定性,越需要从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看问题,越需要坚定战略的正确方向和顽强定力,越需要把握策略运用的火候和分寸。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置身于复杂环境之中,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策略问题的重要论述,善于从哲学上看问题,善于把战略与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既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信心和意志,坚定不移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又要做到因时而变、顺势而动,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方法,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作者:韩翌旸,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