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桂生做客新人文讲座 讲解雷海宗先生的史学精神与人文风范

来源:清华大学  2022-05-16 10:06:38   995 阅读

4月28日下午在六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刘桂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雷海宗先生的史学精神与人文风范”为题,为到场的百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分享了自己对雷海宗先生的深刻体认,鼓励大家更好地传承清华史学的文脉。


《20220428-刘桂生做客新人文讲座 讲解雷海宗先生的史学精神与人文风范-文素基地-主讲人刘桂生》.png


主讲人刘桂生

讲座伊始,92岁高龄的刘桂生介绍了自己与雷海宗先生认识的历史背景。1950年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那是一个师生交往非常密切的时期,历史系师生共计不到30人,师生课下交流非常多,也非常方便。此外,由于担任历史系学生会的总干事,他曾和雷海宗先生一同下厂下乡宣传抗美援朝。刘桂生和雷先生的接触比较多,有许多直接的一手材料。

刘桂生接着谈到雷海宗先生为人与为学。抗战时期,一些教授受到美国邀请讲学,雷先生也曾受到邀请,但他认为,个人生命与民族命运密不可分。我们民族现在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不忍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于是谢绝了美国的讲学邀请。最近相关档案材料问世,刘桂生曾利用此档案写过一篇纪念雷先生的文章。

雷先生非常了解国情人情,了解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那时乡村只有陶瓷容器,笨重易碎,雷先生下乡时带去平时搜集的空罐头盒子,很受农民欢迎;此外,雷先生非常关爱学生,经常用稿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雷先生在课堂上最鲜明的学术特质,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史”中的西方话语霸权,坚持文化思想上的民族主体性。刘桂生还回忆,他和同学们时常前往雷先生家中聊天,经常有新收获。有一次,雷先生提醒同学,现代的学科大都产生产生于19世纪,19世纪是现代社会科学的源头,要给予特殊重视。要把握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弄清每一个学科的源头与正根,以及主流是如何演变的,才能养成良好的学术修养。刘桂生至今记忆犹新。

最后,刘桂生表示,清华历史系有一个传统:社会科学与史学紧密结合。这个传统有一种说法:经济学为“龙骨”,政治学为“龙肉”,社会学为“血管脉络”,而历史学(包括思想史、哲学史)好比龙的眼睛,在这个综合体系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刘崇宏先生曾评价雷先生的历史课能讲出哲学的味道来,也有此意。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与刘桂生先生就清华史学的文脉、史学理论与考据发展的平衡问题,以及历史的历史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本场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的特邀专场,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程钢副教授担任主持并点评。

人物链接:

刘桂生,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双聘教授,全国第一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930年出生于昆明,1948年考入岭南大学,1950年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清华任教,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客籍教授。主要著作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西方近代思潮与中国“五四”启蒙思想》、《民族虚无主义评析》(与龚书铎教授等合作主编)、《图说近代中国》(主编之一)、《刘桂生学术文化随笔》、《严复思想新论》等。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