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食品学院举办“新‘食’代”食品科技前沿讲坛开讲仪式暨首场学术报告会

来源:大连工业大学  2022-05-13 11:52:42   362 阅读

为了提高师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开阔学术视野,由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主办的“新‘食’代”食品科技前沿讲坛开讲仪式于5月7日举行。讲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特别邀请江南大学王兴国教授和天津科技大学王书军教授作为首场学术报告嘉宾,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院士出席开讲仪式并致辞,食品学院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共450余人参加了讲坛活动。讲坛开讲仪式由食品学院院长周大勇教授主持。

朱蓓薇院士代表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科向两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指出,食品产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民生产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连工大食品人要秉承“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她希望各位老师能把握珍贵的学习机会,与专家充分交流,虚心请教,汲取智慧,收获启迪并应用于育人实践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聆听和交流的过程中,激活创新思维,对学业和研究有一个更深层次思考,不断提升科研素养。


院士.png


朱蓓薇院士在讲坛开讲仪式上致辞

在随后举行的讲坛首场学术报告会上,周大勇介绍了报告嘉宾王兴国教授。王兴国教授做题为“实现无反式脂肪酸世界的探索与实践”学术报告,分别从“WHO全球禁反,中国态度是什么”、“2010年的“反式脂肪酸”事件回顾”、“为什么要用反式脂肪”以及“如何实现无反式脂肪世界”这4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油脂产业的发展,以及引导社会科学识油、健康用油的必要性,他提出,实现无反式脂肪世界是油脂科技人的使命。

接着,食品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谭明乾教授介绍报告嘉宾王书军教授。王书军教授围绕“食品热加工过程中淀粉的凝聚态结构演变规律及对其营养消化特性的影响机制”做报告。他以热加工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比介绍了团队在“热加工初期淀粉晶体结构的变化与消化性”以及“热加工后期非晶淀粉短程有序性的变化与消化性”的研究进展,深入阐述了通过调控食品热加工过程中淀粉的多尺度结构对精准控制淀粉营养消化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sp2.png


王兴国教授(左)和王书军教授(右)作特邀报告

食品学院师生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两位专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做详细解答。最后,朱蓓薇院士做总结讲话,她再次对两位专家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两个报告的学术价值。


sp3.png


讲坛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

疫情阻挡了师生相聚校园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大家探究学习的热情。未来“新‘食’代”食品科技前沿讲坛将继续秉持“四个面向”的理念,陆续邀请更多国内外食品科学研究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有突出成就的知名学者、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线上线下开展学术报告,为学院师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使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的风采,以此为契机寻求科学研究新思路,拓展成果转化新途径,积极探索“大食物观”在食品科研领域中的生动实践,为我国“大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附:特邀报告专家介绍

王兴国,江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从事食用油科学研究30多年,是我国食用油科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的研究课题大多来自于生产第一线,以解决企业难题、服务百姓为己任,对食用油产业的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就获得了业界普遍认可与好评,带领团队先后5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被国际食品安全大会授予“科学精神奖”。

王书军,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项目带头人,天津市“特聘教授”。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全球前十万名科学家。先后获得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颁发的Tanner Award、天津市青年科技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奖、加拿大国家科学和工程研究理事访问学者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