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走进田野共话“乡村振兴与一流专业建设”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2022-05-07 16:36:02   263 阅读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4月26日,新闻传播学院携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顺庆融媒体中心等主流媒体、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和企业代表,走进川渝柑桔种业现代农业园的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园区产业发展,探索校媒、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展“乡村振兴与一流专业建设”座谈活动。



融媒体高质量发展: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综合型人才、一专多能,还需要他有一样强项,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顺庆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李邦华从自己的从业经历出发,讲述了新时代下,区县级融媒体已经开始发展多媒体融合,带来了一次全新的人才队伍建设机遇。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宣传的主战场,县级融媒体中心迫切需要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方式、懂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互动交互的"互联网基因"人才。“迫切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内容创意、产品创意、视觉创意、技术创意的复合创意人才。”

在座谈会上,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南充记者站站长苏定伟,结合“封面新闻”的新闻营销模式,以“新闻产品如何变现”这个主题,从变现的途径、变现的机制、变现的规模、分配机制、定制稿的采写和营销等多个方面,分享了新时期“新闻产品如何变现”的思路和操作方式。并及结合自身工作案例和采访经验,提出在一流专业建设中,现在培养新闻人才要注重培养突破采访的能力和营销新闻的能力。

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农村也是年轻人的阵地

“乡村振兴首先必要是产业发展,只有产业才能给农民带来收入。”董文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乡村振兴实践指导老师、菜篮农业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深耕农业14年。从归雁返乡,到大学生团队创业,到用现代农业发展青山湖水果公园,以及现在打造鱼菜共生教育科普基地,董文斌对振兴乡村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他看来,振兴乡村要做到产业、就业、兴业、创业兴旺。

同为乡村振兴一线工作者的西充县仁和镇丹桂垭村第一书记杨霁洲表示,农村也可以是年轻人的阵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需要年轻人全力书写。一年多以来,在丹桂垭村,杨霁洲通过柑橘销售、技术指导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杨霁洲表示,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还是要走农旅发展的道路。但是该村目前缺乏一些专业指导,“我们希望以新闻传播学院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通过和新闻传播学院筹备建立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的方式,邀请高校学子参与其中贡献智慧与技能。”

乡村振兴,为新闻传播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打开另一扇“窗”

听了乡村振兴一线参与者发言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王楠表示,乡村振兴,为新闻传播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打开了另一扇“窗”。“我相信,乡村振兴,我们高校将大有作为。”结合实践教学成果微信公众号“寻印追迹”,王楠老师讲述了地方文化如何赋能“课程思政”,在思政课程的指导下,如何实现实践教学拥抱乡村振兴。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勇指出,新闻学专业被评为四川省一流专业,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卓越计划“新闻学”项目实施单位、四川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单位,在大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院理应有所作为。新闻传播学院要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探索多维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创新校媒、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校媒、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他希望老师们将教学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开展学术研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蓝城.桃李春风企业总监李振伟讲述了蓝城在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探索,以及在南充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的发展布局。他表示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院培养的乡村振兴的人才大有可为,一流专业建设应该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

座谈会结束后,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们走进川渝柑桔种业现代农业园的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园区产业发展,探索一流专业建设与校媒、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