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京大学召开科技工作务虚会

来源:南京大学  2022-05-05 15:25:29   296 阅读

近日,南京大学召开科技工作务虚会,听取了科技处有关工作汇报,就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我校科技工作在坚持“四个面向”过程中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校党委书记胡金波、校长吕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陆延青主持会议。



胡金波指出,南京大学要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为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建设 “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这不仅是自觉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我校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科技成果奖的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转化率偏低等问题,这与建设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不相适应,与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崇高使命不相匹配,与“中国大学第一方阵”“走在中国大学最前列”的实际地位不相符合,与师生员工的殷切期待不相吻合。从中折射出党委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行政主抓科技工作的举措、科技部门与其它部门协同发力的机制、全校科技工作一盘棋格局、教师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时,胡金波指出:一是缺乏科学超前的顶层设计。对如何遵循科研规律、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原始创新、促进融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活力,加强协同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强化稳定支持、优化投入结构等系统研究不够,“睁开眼睛看问题”的勇气不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不强,“心平气静干实事”的情怀不深。二是缺乏“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表现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盲目自满、小富即安,缺少“挑重担”的宽肩膀、“打头阵”的金刚钻、“当主力”的真本领、“作贡献”的硬实力。三是缺乏与时俱进的政策支撑。现有的部分科技相关政策滞后于科技工作的发展需要,表现为导向性不够鲜明、配套性不够系统、针对性不够精准、激励性不够有力,一味求稳怕乱,简单以帽识人。四是缺乏比学赶超的奋进氛围。有些人满足于当“佛系干部”“守成干部”“躺平干部”。“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而可察。”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服务国家战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科技成果既是学校科研水平、能力和成效的综合显现,也是办学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的现实反映。”胡金波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南大科技工作的根与魂、时与势、情与怀、绩与效到底应该体现在哪里、绽放在哪里。既要问计于民、寻策于民,也要问计于己、寻策于己,更要问计于行、寻策于行,切实做到方案可行、坚决执行、舍我不行,以归零的心态、奔跑的姿态、奋进的状态,提高学校科技决策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行性。事不逼不成,马不打不快。我校正处于爬坡过坎、奋勇争先的机遇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要从学校科技工作实际出发,自觉走出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大部分人会选择安逸”困境,通过“致广大而尽精微”,把“我”变成“我们”,把“我想”变成“我们都想”,把“我要奋斗”变成“我们都要奋斗”,使今天“所有的艰难,都可以变成明天美好的铺垫”,要比“多干”不比“多看”,比“进球”不比“传球”,比“结果”不比“如果”,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胡金波就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解放思想。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理想就没有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关键是要打破条条框框、路径依赖。对标找差正是打破框框与路径依赖的应时之需和务实之举,我们既要从工作层面查问题、找对策,更要从思想层面找不足、挖根源,着力破除固有的思维定式和习惯,推动南大科技成果取得新的进步。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路径,深刻把握创新具有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战略定位,深刻把握“四个面向”的战略布局,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战略基础,深刻把握加快实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决心,深刻把握融通创新的战略导向。要结合学校科技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到学思践悟更加自觉,对标对表更加精准,贯彻落实更加有力。

第二,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一是在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最高追求中解放思想,深刻认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是天经地义之事,义不容辞之责,时不我待之需。首先,南京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在解决国家最紧迫的战略性问题、研发战略性产品、攻克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其次,南京大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有决心、有条件、有能力肩负起“知识的责任”,不仅“具有负责的思想”,还“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实现“在学术方面要有创作、有贡献;在事业方面要有改革、有建树。”再次,面对“两个大局”“三个前所未有”“四个面向”“五大有利条件”,解决“卡脖子”问题刻不容缓,实现科技自主自强迫在眉睫,南京大学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政策迭代中解放思想,深刻认清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增动力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一方面,改革现有的科研政策就是利益格局调整、科技自我完善,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南京大学的科技生产力,不断推进南京大学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改革的“牛鼻子”牵牢了、改革的举措到位了,真正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非但不用担心人才流失,还会形成新的人才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创新是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之间一种新的组合,那么这种新的组合颠覆掉了过去旧的传统模式,被称为“破坏性创新”,这与我们所倡导有组织科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善于在推进科研思路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合作方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升科研成果的产出水平。三是在坚持分类指导、系统集成中解放思想,深刻认清使命呼唤、问题导向、兴趣驱动三个层次问题。首先,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例如,闵乃本先生团队20年磨一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其次,要以万变应万变。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避免固守条条框框,做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施斌教授让“光纤变‘神经’,大地能感知”,突破技术封锁,形成自主产权,发展产学研,形成产业链,其中一条经验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再次,要以万变应不变。应对千变万化的外部条件,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永远是第一位任务。

第三,在统一思想中落实关键举措。一是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要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格局视野,研究“大问题”;注重厚积薄发,成就“大学术”;践行高尚人格,争当“大先生”;弘扬家国情怀,做出“大贡献”。二是建立分类支持机制。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特别要考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的差别,尽最大可能在可行性上把功夫做足,用底线思维在风险防范上把底账算细,建立预案,防止出现“喝了海水口更渴”,坚持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为一体,各有所成、各有所得、各美其美。三是建立全程激励机制。机会公平是南大持续发展的底层原因,要警惕可怕的“虚假安全”现象的发生。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四是建立科研预警机制。事后的反应再迅速也比不上未雨绸缪,我们要视变化不是威胁,应该看成是机会;我们无法左右变革,唯一选择只能走在它的前列。五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思考并行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各自能为南京大学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作出什么贡献, 不能“只见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胡金波最后要求 “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打不倒。”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要求,不断推进学校科技工作提质增效,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做出应有贡献。



吕建指出,要心系“国之大者”,以“自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视角,重新思考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工作这一命题。基础研究的语境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要正确认识“南大价值观”“南大底气”与各大评价指标之间的真正关系,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平衡工科理科关系,优化建设学科布局,促进学科间板块联动。南京大学要始终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精确抓好推进学校科技工作的动员对象,以团队精准制导为思路,综合解决学校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交流讨论环节,校领导杨忠、谈哲敏、薛海林、刘鸿健、王志林、邹亚军、王振林、张峻峰、王明生等与会领导围绕能力建设、转型方向、人才引进、政策导向、评价体系、激励机制、责任落实等方面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工作进行深入讨论,提出相应建议意见。

会上,科技处处长姜田介绍了学校科技成果现状,分析了学校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不足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与工作计划。

校领导龚跃、陈建群、索文斌,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人力资源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财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免责申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